(一)著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在適應和引領新常態中做出新作為,必須把轉型升級牢牢抓在手上,經濟形勢好的時候要抓,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時候更要抓,切不可有絲毫鬆懈。要堅持有“破”有“立”,堅持倒逼和引領並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加快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堅決打破拖累轉型升級的“壇壇罐罐”。深入實施“三改一拆”,打好治危拆違攻堅戰,繼續推進無違建縣創建工作,做到存量違建應拆盡拆、新增違建全面禁止、拆後土地高效利用。高標準推進“五水共治”,堅持“截、清、治、修”並舉,鞏固擴大治污成果,不斷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更加重視節約用水,保障優質飲用水的供應。扎實做好企業減負降本工作,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加快小微企業園建設,堅決打擊非法集資等金融違法行為、規範金融秩序,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重點在創建國家實驗室、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打造協同創新聯盟、引進大院名所、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建設新型研發機構、轉化科技成果等方面取得突破,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全力集聚全球優質創新要素,全力擴大新技術有效供給,全力打開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打造完整的科技創新生態圈。大力推進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心城市科技城等科創大平台建設,積極創建浙東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快建成“互聯網+”世界科技創新高地。瞄准科技創新前沿,打造數據強省、雲上浙江,在人工智能、柔性電子、量子通訊、集成電路、數字創意、增材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清潔能源等領域培育一批引領浙江未來的重量級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高等教育是制約我省創新發展的突出短板,必須下大決心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瞄准雙一流目標實施好重點高校建設計劃和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增加省重點建設高校和學科的數量、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扎實推進應用型本科和重點高職院校建設,支持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追趕世界一流水平,支持重點高校的一批學科達到國內一流、爭創世界一流,大力引進國內外著名高校在浙江辦學,努力培養一流人才,發揮好高校在創新驅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全面振興實體經濟。堅持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實施好“中國製造2025浙江行動綱要”,夯實實體經濟這一浙江發展的根基。做大做強信息、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製造、文化等八大萬億產業,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產業基地。以“10+1”為突破口,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滾動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聯動推進“互聯網+”“智能化+”“標準化+”“文化+”,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加強工匠隊伍建設,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促進傳統動能修復。切實抓好紹興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工作。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提升,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提升,發展平台經濟、分享經濟、體驗經濟、創意經濟,積極推進金華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積極推進省內機場資源整合,大力發展航空產業,規劃建設好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提升產業集聚區、高新區、各類開發區發展水平,高標準建設特色小鎮,支持寧波、湖州加快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為振興實體經濟提供平台支撐。
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示範園、特色農業強鎮、農業全產業鏈建設,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堅決守住糧食生產能力、糧食生產總量和地方糧食儲備三條紅線,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持續打好畜牧業轉型升級戰,繼續推進海上“一打三整治”,堅定實施浙江漁場修復振興計劃。加強農業經營模式創新,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健全“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加快推進農業技術創新和品牌創新,著力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不斷增強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