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瀾閣《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部封面 |
同年5月,合作愉快的傅璇琮先生給文津閣《四庫全書》給時任杭州出版社總編輯的徐海榮寄來了商務印書館將出版文津閣《四庫全書》的相關資料。徐海榮讀後如獲至寶。緊接著,一個衝動的想法躍入他的腦海:北京要出版文津閣,杭州為什麼不出版文瀾閣呢?
“異想天開!不自量力!”如今,一提及當初的那個念頭,徐海榮自認天真——底子薄、規模小,上無片瓦,下無寸地,立社不足10年的杭州出版社憑什麼和百年大社商務印刷館相比。但徐海榮同時也堅信,衝動往往鑄就夢想。於是一場歷時十載的文瀾閣《四庫全書》的整理出版工程由此拉開了序幕,一發不可收拾。
小小出版社計劃整理出版文瀾閣《四庫全書》的消息不脛而走,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好奇詢問,有人好心建議,更多的卻是譏諷和嘲笑。沒有人知道,一個拍腦袋下的的決定能有多牢靠。
然而在徐海榮看來,如果當初的老浙江人能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搶救殘頁,又自發耗時十多年先後補抄成就7部藏書中最完整的文瀾閣《四庫全書》,那麼為什麼當代的新浙江人不能繼續接力,為這歷經歲月侵蝕,可能成為廢紙的國家文化瑰寶的延續做一份亟待的貢獻!
從歷史的變幻中接過前人的接力棒,徐海榮感到了這份責任的沉重。作為一個經營者,他也曾對誰會在這個“務實”的時代購入這樣一部可買可不買的“大塊頭”這個問題心存疑惑。但作為一個文化人,最終“責任大於金錢”的信念占據上風,敦促著,激勵著他盡快著手啓動這一浩大的出版工程。
在國內外學界、政界、商界的支持下,2004年5月,杭州出版社正式與浙江圖書館簽署了共同合作整理出版文瀾閣《四庫全書》的協議。通過社里組織的古籍整理組專家的努力,文瀾閣《四庫全書》得以“修舊如舊,保持原貌”;為確保原書在出版過程中的完好無損,社里更專門從香港購進了13台相機,花費60天自主研制了翻拍架,以翻拍代替掃描……功夫不負有心人,影印樣張的優質效果讓所有人驚喜。
2006年的2月22日,文瀾閣《四庫全書》開機印刷儀式得以在全國的矚目下隆重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