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抗戰奇觀 台灣青年冉莊地道戰遺址親身體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05 00:43:18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中評社 王永雪攝)
  中評社保定9月5日電(記者 王永雪)位於河北保定的冉莊地道戰遺址保護區現仍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環境風貌、作戰工事,並對冉莊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裝委員會等進行了復原陳列,讓人一踏入其中仿佛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和兵民團結禦敵的故事,電影《地道戰》敘述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昨日,“台灣高校社團幹部抗日戰場故地歷史文化研修行”一行來此參觀體驗。

  據導遊介紹,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南侵,採取“鐵壁合圍”、“縱橫梳篦”的清剿戰術,進行滅絕人寰的“大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冀中人民展開了地道鬥爭。並繼而成為在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區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堅持敵後抗戰,擴大抗日根據地,扭轉戰局的一種獨特戰鬥方式。冉莊人民以其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巧妙地設計了各種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戰方法。

  抗戰期間,冀中人民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從1938年開始挖地道,構建了近16公里長、巧奪天工的"地下長城",先後殲敵2100餘人。

  冉莊地道戰遺址完整保留著當年作戰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籠、陷阱、地下兵工廠等地下作戰設施。偽裝的地道口和34處作戰工事,縱橫交錯的地道網,是冀中平原25萬千米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的縮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