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太湖畔的長興縣,總投資200億元的浙商回歸項目——太湖龍之夢樂園,在整治後的圖影濕地畔崛起;甌江悠然穿過的麗水市大港頭鎮,告別臟亂差的木材加工產業後,小鎮文化產業基地、通濟堰養生園等投資達19億元的一批項目相繼落地,“古堰畫鄉”步入黃金時代;看著一溪好水,邱獻軍返回故鄉蘭溪市游埠鎮,投資3000萬元發展鄉村旅遊業……在“五水共治”倒逼下,在“拆治歸”聯動中,浙江迎來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萬千氣象。
時至今日,“浙江為何治水”“治水如何改變浙江”的命題,答案已然清晰。
自加壓力
爭當標杆省份
“河長”,是扛在安吉縣南溪村村級河長唐群志肩頭的一項使命,讓他對人生和家園充滿期待。經常騎著電瓶車巡河的他,與沿岸居民一起,共同守護著南溪清流,希冀這條西苕溪的支流生出更多風光。他說:“治水不易,護水更難,河長一天也不能鬆懈。”
唐群志是浙江6.1萬名河長中的一員。浙江省“五水共治”能取得豐碩成果,得益於“河長制”這套高效管用的長效機制和責任體系。目前,浙江已形成五級聯動的“河長制”體系:省級河長6名、市級河長199名、縣級河長2688名、鄉鎮級河長16417名、村級河長42120名,還配備了河道警長、民間河長。他們用3年時間,寫就了一部現代版的“大禹治水”壯歌。
伴著“河長制”走向全國,浙江“五水共治”的又一重要成果,也被全國聚焦。2016年12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聽取浙江關於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匯報。這意味著垃圾分類的浙江經驗、綠色發展的浙江實踐,再次走在全國前列。
浙江的“五水共治”,已然走出國門。2016年在泰國曼谷舉行的泛亞和太平洋地區農村供水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世界銀行特邀浙江省專題介紹農村治水經驗。浙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及飲水工程,不僅成為農村治水的全國典範,也成為全球破解農村治水難題的項目樣板。
“五水共治”,不僅旨在修復山河本色,更在於治出轉型實效。它與“三改一拆”“浙商回歸”有機結合、聯動發力,成為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的關鍵招數。如今,“抓治水就是抓改革,就是抓調結構轉方式”已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
儘管治水成效顯著,但對浙江而言,治水永無止境。
2015年,浙江開始實施劣V類水質斷面消減計劃,水質改善加快提速。儘管大江大河的水質明顯改觀,但一些河流、湖泊、池塘、溝渠的水域水體潔淨仍待改善,離環境整潔優美、水清岸綠的要求仍有差距,離經濟轉型升級的境界還有距離。
百尺竿頭還須更進一步。2016年底,省委明確提出:深入實施“五水共治”,到2017年底全面消除劣V類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