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乘坐高鐵,僅19分鐘就到達了柯橋的地界。因為區位優勢明顯,印染紡織等工業經濟發達,“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全國經濟百強縣十強”的稱號都曾被它收入囊中。
越早登頂就越早缺氧。受宏觀經濟寒潮的影響,加之產業結構先天不足,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開始,外貿訂單驟減,一批柯橋企業率先陷入了困境。後來,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柯橋陷入困境的企業越來越多。“當時,全區陷入資金鏈、擔保鏈‘兩鏈’危機的企業最多時有77家,涉及債務超過200億元,全區信貸不良率一度達到4.1%。”柯橋區區長沈志江介紹。
屋漏偏逢連夜雨。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陸續又有企業因為“兩鏈”斷裂出現風險,一些企業頂不住壓力,生產經營陷入停滯,成為“僵屍企業”。“這些‘活不好’又‘死不了’的‘僵屍企業’,就像一件件‘濕棉襖’穿在柯橋的身上。看著暖和,其實又冷又重,還占了許多資源。”徐國龍鄭重地分析,“如果不放下虛面子、不下決心解決‘濕棉襖’問題,柯橋難有發展。”
2013年,柯橋區專門成立解困辦,專項解決區內大企業破產、重組等問題。解困辦主任馬芳妹態度堅決:“企業該破產就得破產,堅定不移地脫掉‘濕棉襖’。”
不久,解困辦瞄准了區裡一家已經停產的電梯公司。經過協調,公司最終通過司法拍賣的形式,將廠房、土地、設備等資產以1.11億元的價格完成拍賣,成功實現了資產的保值。電梯公司破產工作的順利解決,讓不少“僵屍企業”負責人看到了希望,也下定了“壯士斷腕”的決心。2014年到2016年,柯橋成功處置“僵屍企業”187家,核銷不良貸款276億元,不良率下降到去年的2.96%。
“實際工作中,我們對‘僵屍企業’進行了分類處理。該破產的堅決破產,半停產的、可以挽救的,我們施行了‘破立並舉’的方法:破產不停產,找實力同行來托管。”馬芳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