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矯正供需錯配
剛剛發布的浙江經濟一季報顯示,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3907億元,同比增長7.5%,這一增速為2014年以來同期最高。去年以來,全省工業經濟呈現走穩向好的態勢,逐步扭轉了2009年以來逐年回落的態勢。
數據回暖背後,凝聚著浙江經濟加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懈努力,而這最終升華為一套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近年來,浙江的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方向是遵循市場規律、適應市場需求,路徑是正向引導與倒逼推動並舉、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根本動力是改革創新,實質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提升勞動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2013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作出加快推進"四換三名"的重大決策,支持企業"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引導新興產業走向"高大上"。
春風動力有限公司專業生產摩托車,通過"機器換人"與物聯網改造,工廠形成了智能製造智慧中心。所有生產指令在指揮室下達,無數根網線將工廠的生產、研發、庫存、管理、銷售等終端連接起來,即時反饋到首腦中樞。焊接車間里,機器人在弧光與火星閃爍中精准焊接摩托車車架,工藝的精確性和穩定性提高近一倍。
"四換三名",讓浙江製造"脫胎換骨",換出了"高顔值",創造了新供給。浙江以"三強一製造(推進質量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建設和打造"浙江製造"品牌)"提升經濟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4家企業獲得77張"浙江製造"認證證書,制定實施165個"浙江製造"產品標準。
"騰籠換鳥"的過程中,浙江注重充分發揮市場之手的神奇作用,掀起一場對企業實行分類綜合評價和差別化資源要素配置的改革,如今已在全省範圍內全面鋪開。從產出、稅收、效益等多維度,我省對全省範圍內的企業實行分類綜合評價,並以此為主要依據進行差別化的資源要素配置,有效激發了企業內生動力。如今,企業分類評價工作已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
杭州濱江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