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秘方”,不光靠“全科網格”,還有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
4.15萬餘個調委會,包括1300餘個交通事故、醫患矛盾、徵地拆遷、環境保護、物業管理等領域專業調委會……多年來,浙江幹部群眾始終奔跑在預防矛盾發生的源頭,探索實踐多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在全國率先推出以個人調解模式、專業調解模式和商會、行業協會調解模式為主的組合型矛盾糾紛化解模式。
杭州武林街道,現代化樓宇間誕生了一批“武林大媽”。她們跨越性別、年齡和職業,以志願者的身份出現,忙忙碌碌,貢獻業餘時間,為的就是讓城市更加平安。
桐鄉烏鎮,水系縱橫的千年古鎮出現了一批“烏鎮管家”。他們一有空就在烏鎮的小巷裡穿梭,路燈不亮、誰家有口角,他們都要去“管管閑事”,為的就是讓家園更和諧。
“武林大媽”“烏鎮管家”,都是浙江3.5萬餘支志願者隊伍、230餘萬志願者的組成部分。在激發人民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的同時,浙江各地還充分依靠各類社會組織,把政府的社會治理政策傳遞到群眾中去。
通過培育壯大社會組織、加大政府購買服務、激發社會自治力量,浙江基層社會治理從“政府獨唱”變為了“社會合唱”。
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激活每個平安“細胞”,浙江把“楓橋經驗”抓得更長久,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之與時俱進,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讓每一個人享有精准服務——
民生福祉“一個也不能少”
今年7月初,浙江亮出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期中成績單”,不少項目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標。
民生實事,解決的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關鍵小事”。這項由習近平在浙江部署建立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浙江已孜孜不倦探索十餘年,並且連續11年每年拿出新增財政的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改善民生,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等已領跑全國。
民生,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最深沉的牽掛。2015年5月26日,總書記來到杭州錢江新城城市陽台。錢江兩岸全民共享的文化休閑配套設施令人眼前一亮,折射著浙江社會建設的成果。習近平一邊同圍攏過來的市民握手一邊說:杭州這個地方環境多好啊,我離開浙江時這片還沒有建起來。考察期間,習近平再次強調:社會建設要以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