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立
在魯家村的採訪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所遇到的每個人的神情——
65歲的樓佰義掰著手指頭細數自己收入時的那份滿足,村裡第一位講解員陳君藝說起想再拿個大專文憑以適應新崗位時的那份期盼,來自上海的投資商郭奇志籌劃著與著名建築師合作建設蝴蝶農場時的那份信心……
“沒有方向是最可怕的,方向對了,就會覺得有奔頭。”朱仁斌說。正是這“無中生有”的“魯家模式”,為曾負債150萬元、全縣衛生檢查倒數第一的魯家村指明了致富之路:農業、農村、農民,一產、二產、三產,生活、生產、生態,資源、資本、資產,4個方面的深度融合讓每個人都能在共贏的局面中找准定位,何愁人心不齊?何愁事業不成?
魯家村的示範效應正在不斷放大。
鄰近的義士塔村正打算借著打造“田園魯家”綜合體的東風提升環境、拓寬路網、布局產業。遞鋪街道則把下轄的23個村按照自然禀賦、產業基礎、人文底蘊等特色規劃成“一帶四園”5個綜合體,因地制宜謀發展。每天十多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察團走進魯家村,把“謀定而後動”的思路帶回成千上萬個村莊。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路走對了,每個村莊都能不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