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碩街道幹部(左四)聽居民反映問題。 |
中評社北京11月16日電/“大夥兒一起閑聊時常說,要早知道‘說事室’這麼靈光,可以少跑好多腿、少磨好多嘴皮子。”望著家門口曠闊敞亮的水泥路,湖州天子湖鎮高莊村村民陶林源不住地感慨。
兩個月前,由於附近修築高架橋,施工方借用村道,陶林源家門口200米長的路基被運輸車輛壓壞,嚴重影響出行。陶林源找到“群眾說事室”,值班的鎮黨委副書記金鳴得知情況後,立即協調相關部門予以解決。
作為安吉縣為民服務的平台,自“群眾說事室”建立以來,有許多像陶林源一樣的百姓,他們的煩心事、困難事在這裡得到有效解決。
群眾遇事有處說
“前天一家人出來散步,天黑路燈還沒亮,小孩子蹦蹦跳跳不慎跌了一跤!”“是啊,廣場上漆黑一片,想跳舞都看不清楚。”入冬天黑得早,村裡的路燈卻不能及時開啟,11月8日,幾位村民湧入天荒坪鎮餘村的“群眾說事室”。
村委會立即把情況向供電部門反映,並把供電部門反饋結果通過電話、微信群的方式告知村民,沒過幾天,傍晚時村子便恢復了往常的熱鬧。
天荒坪鎮黨政辦工作人員王能超告訴記者,如今在餘村,誰家的水管堵了,哪裡的溝渠塞了,何處的樹枝堆積了,只要找到“群眾說事室”總會叫得應。
自2012年起,安吉縣在各地相繼建立起以“群眾說事室”為載體的為民服務機制,縣級機關部門、鄉鎮(街道)黨員領導幹部以及村“兩委”幹部利用“聯村駐點”“住夜值班”的時間,採取駐室接訪、線上約訪、上門走訪等方式,聽群眾說事、與群眾議事、為群眾辦事。
民情溝通多渠道
“中午的廣播影響上夜班的人休息,建議關掉。”“廣播是了解村情的窗口,不能停!”10月31日,一場村子裡要不要播放廣播的討論,在天子湖鎮高禹村“群眾說事”微信群中展開。在村黨委書記李更正的引導下,村民們最終形成意見:保留每天正午的村級廣播,但播放音量減小,播放時間縮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