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吉縣昌碩街道雙一村的村民把生活垃圾倒進自家門口的垃圾桶。 |
垃圾分類在城市推行了十幾年,成效尚且不大,在農村能行嗎?時任澧浦鎮黨委副書記的王瑞良很犯愁。
推行垃圾分類,王瑞良首先想到的是要統一思想。為此,鎮里廣泛發動宣傳攻勢,通過各類會議統一認識,還配備一台宣傳車,兩個月內各個村輪流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垃圾分類要想讓農民接受,必須簡單易行,按農民的土法子來——分成“可爛的”廚餘垃圾和“不可爛的”其它垃圾。
有了通俗易懂的分類標準,村幹部還要進村入戶“手把手教”。在湖州市安吉縣,推行垃圾分類之初,縣里還專門組織師資力量在試點村開展垃圾分類專項培訓。
相較於城市,農村人口相對穩定,且是熟人社會。鄉鎮幹部借著人們“好面子”的心理,每個月評出“紅黑榜”,張榜公布。對於排名靠前的,還獎勵幾十元的小禮品。
源頭分好類,因村制宜開展資源化處理
源頭分類後,也只邁出了垃圾分類的一小步。
以前,有農民看到環衛工把分好的垃圾又混倒在清運車里,就全都洩了氣。針對這種情況,浙江省各個試點鎮探索出了不同辦法,主要有3種:機械化快速成肥、太陽能普通堆肥和微生物發酵。
“針對山區、海島、平原等不同地形農村的特殊性,因村制宜採用不同模式。”浙江省農辦社會發展處處長邵晨曲說,村集體薄弱、村莊規模小的,推行經濟實用的太陽能漚肥模式;經濟條件好、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選用微生物快速發酵資源化處理模式。
在安吉縣鄣吳鎮,記者看到,清潔工分為兩支隊伍,一支專門到村頭收集廚餘垃圾,一支負責收集其他垃圾。收集好後,統一運到鎮資源循環利用中心。
“處理中心有兩台有機廢棄物快速發酵制肥機,一天能處理1噸垃圾,產生200斤左右有機肥,真正實現‘變廢為寶’。”安吉縣農辦副主任任強軍說。這些肥料完全符合有機肥標準,周圍農戶搶著要。有些村還把有機肥作為獎品,獎給垃圾分類做得好的農戶。嘗到垃圾分類的“甜頭”,農戶們分類積極性更高了。而那些不能處理的其它垃圾,還按照原來模式運送到縣垃圾處理廠,進行焚燒填埋處理。
據介紹,目前浙江省各地新建太陽能垃圾堆肥房1849個、微生物發酵資源化快速成肥機器120台,垃圾車8000台,垃圾減量40多萬噸,減少垃圾運輸費用450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