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這幾天,杭州市富陽區各個鄉鎮(街道)的主要負責人都在忙著准備一份特殊的報告。這份報告,既關乎地方經濟發展,更事關百姓切身感受。
浙江日報報道,2015年底,富陽在浙江全省範圍內首創鄉鎮生態環境質量報告制度,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必須采用召開生態環境質量報告會的形式,每年不少於兩次,作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專題報告,向社會通報環境質量和生態改善情況。
生態環境質量報告制度的實施,意味著鄉鎮各辦公室要對分管工作範圍內的環保工作一管到底,環保責任向鄉鎮、村、企業層層延伸。記者追蹤發現,這項制度實施以來,從部門到鄉鎮,從村民到企業,每個人的生態環保理念、工作方式,都在悄然變化。
一場報告,直擊生態短板
7月5日,驕陽似火,富陽區淥渚鎮政府四樓會議室裡,也是火熱的氣氛。
這裡正在召開淥渚鎮上半年的生態環境質量專題報告會。鎮負責人正在向村幹部代表、屬地“兩代表一委員”、企業代表、村級代表共104人報告全鎮這半年來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并以現場互動提問形式,主動接受群衆監督。
“完成6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任務,完成5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整治任務;完成4家礦山粉塵污染治理……”淥渚鎮鎮長包瑩瑩作了長達7頁紙的報告,給大家詳細梳理了2015年度整改情況和今年上半年的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