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政府推動全民參與 浙江垃圾分類美城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02 11:46:38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臟亂差環境,各地努力探索、不斷創新,發軔於金華的農村垃圾“二次四分法”,被稱為全國典範。

  這一方法簡單實用,先把垃圾分為“會爛”和“不會爛”——“會爛”的,送去村頭玻璃房發酵堆肥;“不會爛”的再分一道,分為“可賣錢”和“不可賣錢”,“可賣錢”的回收處理,“不可賣錢”的進入垃圾填埋場、焚燒廠處理,有毒有害的進行特殊處理。餘國民說:“現在,上自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五六歲的小孩,都知道怎麼把不同的垃圾放進不同的垃圾桶。”

  截至2016年底,浙江省各級財政每年投入25億元資金,用於農村垃圾分類處置,配置農村垃圾中轉站近3000個、垃圾車6.7萬台,全省共有農村保潔員6萬人。自試點推行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模式後,試點村每年減少垃圾40多萬噸。此外,30%建制村通過機器快速成肥、太陽房漚肥、環保酵素等模式,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減量處理。通過源頭分類、資源回收、變廢為寶,一整條垃圾分類處理鏈條日臻完善。

  “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完善垃圾箱、垃圾房、保潔車、清運車、中轉站等設施的配置,加強農村垃圾終端設施建設,淘汰一批自建的簡易農村生活垃圾的填埋場或焚燒爐等處理設施。”省農辦工作人員孔朝陽說。

  觀念轉變鄉村新貌

  在桐廬農村,過去曾流傳這樣的俗語:“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室外臟亂差。”而如今,當地村民說:“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外開鮮花。”

  在浙江城鄉,垃圾分類處理最直接的影響,是人居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姓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更深刻的變化還在發生——遍及城鄉的環境整治,激發出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對來之不易的良好生活環境,人們倍加珍惜,生產生活觀念正在改變,生態文明意識正在覺醒。行走浙江鄉村,人們不難發現,正是從垃圾分類開始,追求品質生活、爭創文明和諧,成為不少村民的自覺行動,凝聚著民心,改變著村容,散發出“漣漪效應”。臨安太陽鎮開展“我家門前這一裡”主題活動,通過黨員帶頭、全民參與,讓門前這一裡“黨旗飄起來,環境美起來,家風比起來,百姓笑起來”。錦南街道上畔村開展“靚村”行動,村民積極投身“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昔日的“迷宮村”成了街道的靚麗門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