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 浙江在線訊,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浙江企業界代表之間的話題始終繞不過“實體經濟”。與以往不同的是,大家議論的內容不再是“實體經濟行不行”,而變成了“企業自己行不行”。主題的變化,折射出的就是一種對堅守實業的信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我國是靠實體經濟發展起來的,也必將依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浙江也不例外。
浙江作為實體經濟大省,專業化強,產業高度集中。然而,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以前粗放式經營中的問題開始顯現:浙江很多產業規模居世界領先水平,但存在著產品質量水平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導致企業後勁不足,對實業失去信心。
如何解困?先要找准短板所在。2017年,全省生產總值邁上5萬億元台階。這是一個什麼水平?很多人喜歡將浙江與韓國進行比較,因為兩者土地面積、人口數量、區位條件相似性很多。從GDP這個參數來看,韓國差不多是浙江的2倍多,差距最大就是製造業實力。韓國在造船、汽車、半導體及數碼產品等製造業有著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對標先進,才能找准坐標。這些年來,不停留在傳統的市場路徑,不留戀落後產能曾經有過的輝煌與貢獻,浙江打出一套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既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這個雙引擎讓實體經濟開始實現“鳳凰涅槃”,由“低小散”逐步變為“高精尖”,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闊步前進。
立足實際,才能放眼未來。回顧2017,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不斷湧現,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正在相融並催生化學反應,讓產業結構更加“輕盈”與“智慧”。邁入2018年,高質量發展這道命題該如何加快實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