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張治芬看來,我省“雙下沉,兩提升”政策及醫聯體、醫共體在全省範圍內的建立,讓優質醫療資源不斷下沉到基層,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使得基層全科醫生行醫能力不斷提高,老百姓認可度也越來越高。
張治芬代表建議,接下來可從教育規範化培訓上進行強化,讓醫學院校畢業生不管是去大醫院還是選擇基層醫院,都擁有同樣的實踐起點和基礎。另外,還可通過醫保報銷體制的適當調整,引導病人到基層醫院找全科醫生就診,如一般疾病,去基層醫院的報銷比例要比大醫院高出很多,以增強基層醫院的吸引力。
“還可通過建立符合全科醫生崗位特點的薪酬制度和有利的職業發展環境,對偏遠地區給予政策傾斜,引導更多高素質全科人才下沉到基層,真正提振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蔡秀軍委員說。
全科醫生“治未病”之路
在基層,全科醫生的職能越來越表現在對慢病管理、“治未病”上,而中醫藥學不斷豐富著全科醫學的理念。中醫藥在基層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預防保健、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等一體化服務中具有明顯優勢,中醫全科醫生是中國全科醫生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很多患者看中醫也選擇去大醫院,掛專家門診,其原因就是害怕基層沒有好醫生而耽誤病情。”全國人大代表、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方劍喬說,從我省縣(區)級中醫醫院醫務人員的結構調查看,醫師西化現象十分突出,不少中醫院中醫從業人員比例過低,有的執業資格雖是中醫,但實際崗位是西醫科室,全科醫生更無從談起。
在方劍喬代表看來,眼下亟需加大中醫全科醫生的培養力度與規模。“目前從我省情況看,每年為縣區培養的中醫類全科醫生只有50至100名,遠遠不能達到全省廣大基層醫療機構(尤其是鄉鎮衛生院)的需求。”方劍喬代表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在中醫類全科醫生招生指標、畢業生定向分配等方面給予傾斜政策。
另外,方劍喬代表還建議,在縣級醫療機構普遍建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遴選一批具有豐富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名老中醫藥專家,依托這些工作室來加大對中醫全科骨幹人才的培養;同時對目前已在基層醫療機構從事全科醫學的人員進行中醫適宜技術的培訓。通過多措並舉,提升中醫全科醫生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中醫藥在分級診療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