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問,問到了慈溪市委市政府的切膚之痛。“我兒子以前就在江邊讀書,每次去接他時都聽到市民發牢騷。”許文東坦言,正是來自市民的壓力,“倒逼”他上任後立即召集有關部門、屬地街道和村(社區),對新庵江進行了徹底排摸,并在此基礎上,采用河道疏浚、涉水拆違、沿岸公厠改造、沿綫企事業單位納管等多項措施,全面啓動河道綜合治理工程。
如今的新庵江摘掉了“黑臭帽”,還常有垂釣客,河邊的馬路也拓寬不少。“多動腦筋抓管理,才能盡量減少治理費用。”慈溪市水治辦主任胡孟波認為,類似新庵江的“三河”之所以能“摘帽”,是因為治水工作切實抓住了岸上的污染源,三級河長制也在慈溪得到了“鐵板釘釘”式的落實。
“這種辦法够‘笨’了,看你還抵賴!”去年10月,“慈溪治水”政務微博發布了治理四百弓塘河變“黃河”的辦法:用竹竿和編織袋布把河道分段截開,哪段的河道出現問題,就說明哪裡的沿河企業沒做好雨污分流。在慈溪,類似的“笨辦法”還有不少,花錢很少,效果卻好得出奇。
“沿河哪裡有違章現象?”“沿河企業的截污納管情況如何?”“支流污染怎麼整治?”為了不讓河長制變成“花架子”,慈溪各鎮級河長都會不定期受到水治辦的“抽考”。推行“五水共治”以來,慈溪已進行了11次“河邊考河長”工作,涉及全市所有的鎮級河長。
一張“網”促全民互動監督
“附海鎮南園村洋浦路前的河有一股工業油污的味道!”1月14日晚上7時,某位網絡“大V”在“水環境網民監督群”內反映網友爆料。不到兩小時,慈溪水治辦工作人員在群內回複:附海鎮已經進行了排查,基本找到了污染源,會抓緊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