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一畝山萬元錢”高效生產模式助農增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1 07:04:02


“蓋被”不僅出笋時間早,質量也更好。
 
  “覆蓋過的笋,口感上也有提升。”沈雨庭說,覆蓋後的笋口感鬆脆味道鮮美,挖出來不愁銷路。平均算算,整個挖笋周期裡,覆蓋過的笋均價能達到每斤6元,不覆蓋的則只有每斤0.5元左右。扣掉各類成本,採用覆蓋技術,一畝竹笋一季淨收入能上萬元。

  “根據我們的測算,不覆蓋,每畝竹笋產量在1000斤左右,覆蓋過的,每畝的產量能達到3500斤。”長興縣永綠林業發展中心主任何國慶說,這幾年,他們一直在研究覆蓋技術,簡單來說,技術原理就是選取合適時間在竹林裡鋪上一定厚度的稻草和礱糠,通過這些有機物的覆蓋發酵來保溫並提升土壤溫度,讓笋芽早點嗅到“春意”,冒尖出土。

  相比毛竹笋覆蓋早出,雷竹笋覆蓋早出技術更為成熟。“我們從1989年就開始做相關試驗,1991年,覆蓋技術就開始推廣了。”臨安市林業科技推廣總站專家何鈞潮說,目前,臨安採用雷竹笋覆蓋技術的竹農,市場價格高時,每畝的毛收入甚至能達到4萬元以上。

  “蓋被”需過多重關

  在臨安太湖源鎮橫徐村,邵觀夫負責的合作社有近200畝雷竹林。太湖源鎮是臨安雷竹種植面積最多的地方,去年,合作社有66.5畝的竹林採用了覆蓋技術,效益怎麼樣?邵觀夫心裡有筆明白賬:合作社去年310萬元的收入,有293萬元來自被覆蓋的竹林。

  占四分之一多一點的面積,產生的收益占九成以上,那為什麼不拿出更多的竹林來採用覆蓋技術?最主要的原因是,採用覆蓋技術的竹林也要“休養生息”。邵觀夫告訴記者,笋的產量提升的同時,必須要考慮對竹子生長的影響和自身養分的積蓄。

  1990年開始種雷竹、1994年開始嘗試覆蓋技術,到現在,邵觀夫摸出了不少門道,“剛成林的竹林可以6年4蓋,老一點的竹林,一般4年2蓋。”他說,覆蓋技術看起來只是給林地“蓋被子”,其實講究很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