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總理默克爾對中國立場轉趨強硬。圖為中國總理溫家寶去年9月訪問德國柏林。 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11月20日電/德國總理默克爾上台後,一改過去幾任政府以中國為中心的外交政策,對華立場轉趨強硬,執政黨上月推出亞洲戰略決議,稱在能源和外貿等領域面對中國競爭,建議加強與印度等民主國家的關係。分析認為,德國亞洲外交政策的轉變除在於歷史和默克爾的個人因素外,德國還希望藉拉攏印度制衡中國,然而,兩國長遠的穩定關係不會受大影響。
文匯報報道,中德兩國自1972年建交,歷屆政府都採對華友好的態度,前總理施羅德更是親華派,任內大力推動中德貿易,但卻遭批評漠視中國的人權狀況。
歐洲跟中國的關係一直較穩定,但隨著中國冒起,西方國家顯得惶恐不安,德國擔心中國後來居上,今年就取代其第3大經濟體的地位;而出生於前東德的總理默克爾自然不喜歡社會主義,故她上台後仿效布什遏制中國,採取與施羅德南轅北轍的對華政策。
批人權知識產權 會晤達賴
默克爾曾公開批評中國的人權政策以及侵犯知識產權問題嚴重,兩個月前更不理中國抗議,會晤達賴喇嘛。她上月29日訪問印度時,強調要更重視印度,有報道指這是德國外交政策調整的一個標誌。
在她訪印前數天,執政基督教聯盟黨推出新亞洲戰略決議,稱「德國和歐洲在能源、非洲和外貿等領域面臨中國的競爭」,還說中國「給大西洋兩岸的民主體制帶來挑戰」,建議「德國增強與印度、日本、澳洲等民主國家的關係」,言外之意是要改變前幾任德國政府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政策。
印度近年的經濟起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高達8%,僅次於中國,印度的人口將來有可能超越中國,成為龐大的消費市場,而價值5,000億美元(約3.8萬億港元)的基礎設施工程更是外商眼中的肥肉,德國重視印度也不無道理。
中德貿易額 乃印德七倍
奇怪的是印度早是民主國家,德國等西方國家卻至近年才對印度民主大唱讚歌;從經濟角度考慮,印度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落後中國至少10年,中國是德國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印度只是德國在亞洲的第四大貿易夥伴;中德去年的貿易額是印德貿易額的7倍,無怪有分析認為德國之意在於拉攏印度,制衡和防範中國。
即使傷害關係 仍堅持決定
德國政府發言人昨日表示,雖然中德關係受達賴到訪影響,但總理默克爾仍堅持自己的決定。另外,發言人還說,德國相信德中關係將會改善,因為良好的聯繫符合雙方的利益。
分析認為,關注中國人權已經成為歐洲的一股潮流,只是跟英法相比,默克爾較早調整政策。但只要在台灣等核心問題上跟中國沒有衝突,中德關係基本還是穩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