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反腐動向 ->> 綜合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洱海邊的小院管家
http://www.CRNTT.com   2023-05-07 10:39:07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背靠蒼山、面朝洱海,大理古生村這個白族傳統村落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5月5日上午9點,村裡的科技小院熱鬧非凡,一場集中學習總書記回信的活動正在舉行。院內的空地站滿了40多名青少年,大家聚在國旗下,認真聆聽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的回信。

  “這幾天特別忙,吃飯都要爭分奪秒。”忙完上午的學習活動,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負責教師金可默準備繼續研究她的洱海保護和農民增收協同課題。作為小院的“大管家”,她既要負責院內工作的日常管理運營,也負責指導研究生的課題研究。

  有一種科研,是長期駐扎在村裡的。金可默向記者介紹,科技小院是集科技創新、社會服務、人才培養於一體的創新平台,而古生村科技小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助力洱海保護和農民增收協同、推動流域農業綠色發展轉型。來自環境科學、植物營養、園藝學等13個不同專業的100多名學生吃住都在村裡,他們每天走村入戶、下地幹活、檢測水質,為“洱海水質保衛戰”“高值農業攻堅戰”“鄉村振興陣地戰”而奮鬥。

  在這批學生中,已在古生村駐扎400多天的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研究生、科技小院院長郝家璇屬於“元老級人物”。他的研究課題是古生村居民飲食模式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每天都要在一日三餐的飯點時間去農戶家中提取相關科學數據進行研究。

  敲開農戶家門、走近他們的餐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剛開始,村民的第一反應就是你們做這個有什麼意義、對我們沒有用處,經常以太麻煩為由直接拒絕我們。不過在一次次的溝通交流中,村民慢慢卸下心防,與我們成為了朋友,甚至還有人主動為我們提供家裡的飲食數據。”

  本科期間的郝家璇曾迷茫過,“每天在實驗室做這麼多實驗到底有什麼用”,而自從他一頭扎進古生村,疑惑就迎刃而解——“村民的需要是我們開展科研工作的最大意義”。在這一年多時間裡,他學會了如何溝通、如何為村民提供幫助。

  除了日常的科研工作,社會服務也是科技小院的重要任務。金可默向記者介紹,目前小院已根據村民的實際需求,開展了節約用水、飲用水健康知識、膳食營養、短視頻拍攝、垃圾分類等多種培訓,在一次次的培訓中,村民們也逐漸接納了這群來自城裡的老師和同學們。她打趣道,“毫不誇張地說,現在我們去村子裡隨便找一戶人家,都能吃上飯。之前有村民家中辦喜事,還特地開三輪車來小院載同學們去參加白族婚禮。”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