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總結了中美智庫之間的主要區別:
除了政治和經濟方面的不同,中國智庫可以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向美國的智庫學習,包括為政策創新提供一個有活力的實驗室,有策略性地利用媒體的力量,以及確保資金來源地多樣性。戴安·斯通(Diane Stone)的《Capturing the Political Imagination: Think Tanks and the Policy Process(捕捉政治的想像力:智庫和公共政策)》和筆者的《The Strategy and Structure of the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ndustry in the US(美國公共政策研究產業的策略和結構)》都探索了智庫共同的趨勢,重視市場營銷和推廣,以應對資金來源、媒體曝光度以及政治影響力等方面與日劇增的競爭。這就是說,有質量的研究已經不再是決定一個智庫形象以及他們是否能夠走向全球化的唯一因素了。
智庫必須積極提高自己的曝光率,以便建立一個公眾形象,從而更好地吸引決策制定者、外國公眾以及捐助者的注意,這是美國智庫尤其擅長的領域。比如,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簡稱CSIS),有策略地利用了蘋果(Apple)產品崛起的趨勢,成為了第一個通過iTunes播客(Podcast)來發布講座以及討論的智庫。事實證明,對科技發展以及社交媒體的投資,對於宣傳一個智庫的品牌和名字是十分關鍵的。美國模式已經顯示,對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運用可以突破傳統社交的限制。如果中國的智庫要變成世界上出色的智庫,則需要發展他們的溝通策略以及提高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曝光度。這樣他們就更能夠有效地傳達他們的主張,並且將他們的研究推廣給更多人。而智庫交流的國際價值是由研究和政策建議的質量、相關性和可信度來決定的。因此,堅持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是中國智庫在國內和國際上崛起的關鍵。
在成為國際卓越智庫方面,中國智庫的未來發展非常依賴於他們提出高質量的政策建議的能力,這些政策建議應該是“以正確的形式、在正確的時間和在正確的人的手中”(麥甘,2009)的建議。獨立智庫和政府下屬的智庫的定位都應該要最大化對中國社會的貢獻,而要實現這個定位,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招募知名學者和管理人員,對創新給予回報和鼓勵,支持世界上各個智庫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以及讓中國智庫“千家爭鳴”。
(注:麥甘博士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與公民社會項目(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簡稱TTCSP)的指導人。TTCSP項目致力於提升國家層面上、地區層面上以及全球層面上的智庫的形象、能力以及表現,從而他們可以更好地服務決策制定者以及公眾。TTCSP項目主要研究智庫、政治以及公共政策之間的關係,發布年度全球智庫指數(Global Go To Think Index),研發能夠培養智庫能力的資源和項目,支撐一個擁有將近7000個智庫的全球網絡,以及培養未來的智庫學者和行政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