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崑義:政治語彙俗民化 台民主第二次轉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2-24 00:06:46


  中評社台北2月24日電(作者 王崑義)高雄市長韓國瑜越來越像是台灣的政治核心,不僅藍綠政治人物要從他身上刷存在感,他所創新的俗民政治語彙,不僅變成大家學習與模仿的對象,也變成人民口中可以朗朗上口的生活話語,尤其是媒體在他身上找尋認同的符號,讓他在媒體上的能見度與網路聲量,更是前所未有的高。這樣一位政治領袖的出現,到底是他自己創造自己,還是社會創造了他,應該還有諸多疑惑待解。所以,針對這種“韓流現象”的出現,還是有必要再次檢視。

  美國政治學者蘭尼與肯道爾(A. Ranney & W. Kendall)說:“政黨是自主的有組織集團,它從事政治性的社會集合,它追求政府中的權力職位,也是展現政府的中心領袖與創造政治領域內大批跟隨者的組織結構,並產生共同的觀點或效忠的認同符號”。而政治領袖的出現,有時是透過政黨培養與徵選出來,有時卻是政治人物自身的人格特質所塑造出來,這就猶如韋伯所說的“魅力型領袖”的造成。

  台灣民主化以後,由於政治領袖的出現都是經過選舉一成不變的過程,所以要創造具有魅力型領袖特質的政治人物,已經越來越不容易,即使貴為“總統”的蔡英文,也很難從她身上找到魅力型領袖的特質,以致於她所領導的民進黨會在九合一選舉中遭到慘敗的命運。

  而魅力型領袖的創造,主要還是呈現在領導者個人的影響力來決定。從管理學上來看,衡量一個人的領導力,全看他的影響力。如果沒有影響力,就絕對無法領導別人,真正的領導力是無法轉移、指派或委任的,只能從逐漸積累的影響力而來,所以國民黨內的幾個太陽,若想把韓流轉嫁成自己對外的影響力,可能性並不高。

  因為領導是指影響別人來跟隨自己,而管理則指維持系統及其流程。如果領導者不能影響別人,人們就不會跟隨他。如果人們不能跟隨他,他就不會變成領導者,這就是“影響力法則”。

  從“影響力法則”來看,韓流又是怎麼創造的呢?因素當然有千百種,其中最接地氣的應該是他能夠把政治語彙俗民化,這是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另一次契機,也是繼民主化過程中將神格化的政治領袖俗民化以後,再把政治語彙俗民化的第二次民主轉換,這對未來台灣政治文化的改變,必然會有深遠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