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金財 |
中評社台北8月24日電(作者 柳金財)台灣副領導人賴清德於出訪過境美國前夕,接受媒體專訪否認自己是所謂“台獨金孫”,更強調“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可能給台灣帶來更嚴重的戰爭。賴清德回應“台獨”問題時,更以“馬鈴薯與土豆”進行譬喻,說明兩岸對“台獨”界定差異,賴援引1999年民進黨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國名叫做‘中華民國′”,以論證其所謂“務實台獨”、“兩岸互不隸屬論”係遵循蔡英文路線“維持現狀”主張,不會公然追求“正名制憲”的“法理台獨”,藉此爭取廣大中間選民的認同及支持。
賴清德運用概念內涵轉換方式,將原本不同語詞所具政治意涵加以混淆及等同,造成這些概念內涵與原本意涵極大性差異化被縮小化,進而達到標籤化國民黨與大陸在兩岸政策相向或一致部份,污衊為係國民黨與泛藍政治聯盟係受大陸統戰或認知作戰影響,進而達到“抹紅”、污名化“紅統”、“親中賣台”政治目的。由於這些概念語詞混淆,造成兩岸分歧增加,消除既往存在政治緩衝空間,從而易激發兩岸潛在衝突。
賴清德運用偷龍轉鳳的概念內涵,改變幾個命題,這使得兩岸互動失去戰略緩衝空間。一、解釋“維持現狀”等於“務實台獨”,“台灣事實上是主權國家”等於“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但傳統上,“台灣獨立”概念完全不容於“中華民國論述”。二、標籤化“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九二共識”涉及兩岸定位關係屬性,是重啟兩岸協商對話基礎;“一國兩制”屬於統一後制度安排,兩者不同。三、界定“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等於“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傳統上,台灣民眾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但不是大陸的一部分。四、“中華民國”國民等於台灣人,但不屬於中國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試圖消除“中華民國”曾為“中國之國”屬性及“中華民國”國民為中國人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