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新一屆政府的對台政策,必定會在中美建交以來形成的基本框架內在軌運行。 |
中評社╱題:特朗普明確表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之後 作者:修春萍(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特朗普就一個中國問題表態了,時間是其就任美國總統20天後,方式也非在個人“推特”上率性說說,而是選擇了在中國元宵節之際致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於次日與習近平進行了其上任後首次中美兩國領導人通話。在信中,他期待共同推動“建設性中美關係”;在通話中他表示,充分理解美國政府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的高度重要性,強調美國政府將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至此,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籠罩在中美關係之上的重重不確定性迷霧開始部分消散,雖然沒有人會天真地認為從此中美關係發展會一帆風順,但人們對當今世界上最重要、最複雜、最具戰略意義的中美關係出現脫軌逆轉的疑慮,則因特朗普的表態而大大降低。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在此之上,中美之間儘管存在種種分歧與摩擦,但終能維繫“鬥而不破”的局面。具體到美國對台政策走向上,答案就十分明確了,作為中美關係的一部分,美國新一屆政府的對台政策,也必定會在中美建交以來形成的基本框架內在軌運行。
回歸到問題的基本面
目前來看,特朗普大概是美國最難預測的一任總統,當他在與民主黨候選人、老牌政客希拉里的較量中勝出後,不僅很多美國政壇人士為之驚詫與錯愕,世界很多國家也一時難以適應其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他在候任期間的種種出位言行,更讓人們感到困惑,更憂心日後由於不確定和無法預測性可能帶來的風險,這其中最讓人關注的就包括極為敏感的台灣問題。特朗普甫一當選就打破慣例,以候任總統身份與台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通話,之後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又聲稱,不承諾奉行在外交上不承認台灣的政策,除非看到北京在貿易和匯率等問題上取得讓步;並進一步表示,一切都在談判之列,包括“一個中國政策”。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的如此言行,不僅脫離了美國現行對台政策的基本框架,更碰觸到中國政府關於台灣問題的底線,從而引發了各界的強烈質疑和輿論的高度關注。
關於一個中國政策,中國的態度非常清楚,針對特朗普的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專訪中明確回應:一個中國原則一直都是中美關係的基石,無論是廣泛意義上的中美關係,還是中美在各個重要領域的合作,由於台灣問題有關中國的核心利益,絕不可以作為籌碼來談判。這一回應明白無誤地表明了,如果美國放棄一個中國政策,那麼將對中美關係的各個方面均造成巨大衝擊。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中,很難想象中美兩個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共同利益的世界大國關係破裂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不少美國政界人士、智庫學者隨即指出,挑戰一個中國非但不符合美國利益,而且極其危險。
事實上,美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並非僅僅是對中國的承諾,更因為這是一項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政策選擇。台灣問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中美兩國在建交時就確認了的政策紅線,基於此,中國一直將一個中國政策定性為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也就是說,一旦突破了這個政策底線,中美關係將出現顛覆性的變化。而美國基於歷史與現實的真實,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過是對事實的確認,無需任何成本的付出,卻能收獲與中國政治、經濟、戰略、安全等多向度的合作與收益,在兩岸關係發展變化的過程中,美國更能多方獲益。反之,美國如若突破一個中國的底線,將勢必要面對中美關係的歷史性倒退,全面加劇中美兩大國的摩擦與衝突。更有甚者,隨之而來的“台獨”冒險,及由此引發的台海地區緊張局勢,將使得美國不得不面臨可能被拖入與中國直接衝突的境地。顯而易見,放棄一個中國政策,對美國而言成本遠遠大於收益。誠如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主任容安瀾所言,“這樣無益於美方利益的操作”。這也正是美國眾多熟悉中美關係和台灣問題的人士紛紛對特朗普有意拿一個中國政策作為與中國討價還價籌碼提出警告的關鍵所在。
回首中美建交三十多年來美國歷屆政府的台海政策演變脈絡,多任美國總統在就任前對中美關係有著這樣那樣的說法,但上任後基於美國國家利益和中美關係大局,都會回歸到中美關係的基本面上來,而且總體上具有一致性、延續性的基本特性。儘管不同屆政府各有特點,但基本不脫離美國一再申明的“一個中國政策、中美間的三個公報,以及‚與台灣關係法‛”所構成的基本框架。雖然新一屆總統上任前後,也有在對台政策方面偏離既有政策的情況,但是,最終仍然回到基本軌道。里根如是,克林頓如是,小布什亦然。此番輪到特朗普,儘管他在競選和候任期間對華言語唐突,但與中國全面交惡卻顯然不是特朗普政府願意看到和接受的。相信在度過了選舉躁動期、政策準備期和外交熟悉期後,有著商人背景和務實特性的特朗普也會回歸到中美關係的基本面上來,畢竟美國總統這個位置要求的是為美國利益代言。事實上,在特朗普致信習近平並與之通話前,等待國會同意的國務卿提名人蒂勒森在書面回應國會議員提問時已明確表示,美國應維持一中政策。所有種種都在顯示,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在政治和地區戰略層面,正在向著中美關係長期發展形成的基本面回歸。
籌碼的宿命
特朗普期待與中方共同推進惠及兩國的建設性關係,並承諾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但並不意味著美國新政府會改變對華強硬的取態,更不意味著美國會放棄台灣這一牽制中國的棋子。台灣問題從產生的第一天起,台灣就是美國東亞戰略中的一枚棋子、與中國較量的重要籌碼。半個多世紀以來,中美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台灣作為美國手中對付中國的一枚棋子,有頻繁出手的時期,也有被冷凍、封存的階段,使用方式和程度也根據不同形勢和需要而有所不同,但從未被放棄。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上升,美國防堵中國挑戰其世界霸權地位的力度持續加大。奧巴馬政府加緊實施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插手東海、南海事務,大力推動“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議(TPP)”,矛頭直接指向中國。特朗普就任後,中美競爭態勢並未改變,防範中國挑戰美國東亞主宰地位,牽制中國發展仍將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重要內容,只是側重點有可能向著經貿、匯率偏轉。在此背景下,美國當然不會輕易放棄台灣這一戰略棋子。實際上,對於美國而言,台灣問題的確不失為有效牽制中國的一個籌碼。而且,台灣島內還有相當大的政治動能要主動配合美國的對華政策,積極要求充當角色,以換取美國的保護與支持。從美國立場看,台灣問題的長期存在,以及兩岸關係的適度緊張,是分散中國精力、干擾中國實施國家發展戰略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地區事務包括南海問題上,以及在阻撓中國海洋戰略實施方面,台灣也是制約中國、給中國製造麻煩的可用棋子。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特朗普政府絕不會放棄使用台灣牌,甚至不排除將涉台問題當籌碼,在其更關注、更在意的問題上與中國討價還價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