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力量對比的偏轉變化,台灣作為美國東亞戰略籌碼的價值在不斷弱化。冷戰時期,台灣曾經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圍堵中國第一島鏈的重要一環,是美國“不沈的航空母艦”,具有相當高的戰略和軍事價值。冷戰結束後,台灣在美國的對中國所謂“民主化戰略”中,扮演著示範與影響作用,被美國稱之為“亞洲的民主燈塔”。但當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實力對比差距不斷縮小,中美共同利益越來越多、合作領域越來越廣泛,台灣在美國對華政策中能夠扮演的角色越來越有限,其戰略價值在不斷衰減。尤其是當使用“台灣牌”的成本與收益比越來越小時,美國使用台灣牌的頻率和強度也在下降。
奧巴馬政府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雖然台灣方面一直尋求在其中扮演角色,但多數學者、觀察家的看法是美國顯然並沒有將台灣納入其中。對於一直意圖投靠美國以抗拒大陸的蔡英文當局而言,最大的擔心莫過於因自身價值的降低而被美國捨棄。蔡英文當局上台後,為強化美國對於台灣價值的認知從高調尋求加入TPP,再三要求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扮演角色,到遊說親台議員在國會推動提升台灣地位的涉台法案等,在對美關係方面下足了功夫。不過,當更偏向現實主義的特朗普政府上台後,蔡英文當局挽救台灣在美國眼中戰略價值下降趨勢的種種做法是否還能奏效不得而知。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當特朗普聲稱一個中國是可以談判,聽在蔡英文、民進黨人耳裡,更擔心的可能是台灣會不會成為美國對華關係中的交換籌碼。其實,幾年前美國就曾有過用在台灣問題上的讓步,換取中國對美國的巨額債務。只是這種“交換說”當時被視為玩笑,而今卻變成越來越令台灣某些人擔心的夢魘,既是棋子和籌碼,怎知不會被出賣和拋出。
另一個越來越清晰的情況是,對美國而言,“台灣牌”的使用價值也在降低。事實上,近十多年來,雖然美國對華牽制力度持續加大,但相對於貿易、匯率、民主人權等基本籌碼,“台灣牌”更多處於備而不用或限制使用的狀態,究其原因不難發現,一是控制不好,很可能適得其反,反而損害到美國自身利益。二是隨著中國政府對台灣事務、兩岸關係的掌握力和主導力日益增大,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台灣牌”的有效使用空間。這也是近年來,美國國內出現“棄台論”和“勸告”台灣不要過度依賴美國的聲音的主要背景。儘管這類觀點目前在美國並非主流,但卻清楚地說明“事情正在起變化”。
特朗普或許不算是最不熟悉台灣問題的新任美國總統,但顯然較少關注。特朗普上任後需要逐一處理的各項事務中,台灣問題的位序顯然相當靠後。不過,特朗普政府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台灣籌碼,這一情況已經在其候任期間的放言中盡顯無餘。雖說從其言談中顯現了他不瞭解至少是沒有充分認識台灣問題的重要性、敏感性,另一方面也顯示他已清楚認識到台灣的棋子與籌碼地位和作用。因此,儘管特朗普已明確表示將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大幅調整台海政策的可能性也不大,但仍然會利用台灣問題牽制中國,獲取利益。美國國內一些右翼親台勢力,將繼續支持台灣島內“台獨”勢力給中國製造麻煩。而台灣蔡英文當局更需要通過獲得美國更多支持,以穩固執政地位,抗拒大陸的反“台獨”壓力。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都將為未來的台美關係、兩岸關係投下新的變數。
仍有暗流湧動
特朗普表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後,台美關係又當何去何從?這是兩個變數的疊加,一是美國總統換屆,新總統上任後要大幅度改弦易轍,眾多政策易軌。另一個是台灣政局變動,政黨再次輪替,兩岸關係從和緩走向僵冷。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但它畢竟不是中美關係的全部,特朗普在經貿方面的對華強硬態度尚未見緩解,固而回到基本面的中美關係仍將維持鬥而不破的局面。
在此大背景下,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當局自然會緊靠美國以抗拒大陸,這點從蔡英文與特朗普通話的小動作中可見端倪。綜觀台灣當局近期的表現,更加積極主動地靠攏和配合美國的亞太戰略,將成為蔡英文當局僵冷兩岸關係後的首選。從這個意義上說,蔡英文當局會是未來牽動台美關係變動的主要方面。台灣當局有著在台美關係方面取得某種進展或“突破”的迫切需要,寄望藉此證明獲得美國的支持與保證,一是抵消支持度持續下降對執政的不利影響,穩固執政地位;二是抗拒大陸和平統一的巨大壓力,堅持謀求台灣“事實獨立”;三是安撫“台獨”分子、親綠支持者,穩定軍心。為此,特朗普當選以來,蔡英文當局從各個方向上對美展開攻勢,小動作頻頻。除主動致電特朗普祝賀其當選外,蔡英文今年1月出訪中美洲過境美國舊金山,花錢請當地警方安排包括50部哈雷在內的60部警車開道的大陣仗迎接場面,製造美國對蔡英文高規格禮遇的視聽;蔡英文委派游錫堃赴美參加特朗普就職典禮,伺機與特朗普團隊成員見面,以示與特朗普政府已建立溝通管道等。
未來,蔡英文當局會抓住特朗普政府上任初期熟悉各項事務包括涉台事務需要時間之機,做更多小動作。此外,蔡英文當局也會充分利用美國右翼親台勢力尤其是親台國會議員對特朗普政府施加影響力,同時強化美國對台支持的視聽。蔡英文過境美國返台前,有美眾議員向國會提出鼓勵美台高層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案”,認為美國政府應鼓勵雙方高層官員互訪。2016年1月蔡英文勝選後,美國會已提出或通過多個涉台法案,包括“再度確認《與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為美台關係基石”共同決議案;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刑警組織”案等,此外,眾議院2016年5月通過的2017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包含有要求美國國防部長授權邀請臺灣擔任美國太平洋軍演觀察員等內容。可以預見,蔡英文當局將與旅美的“台獨分子”相互勾結,進一步遊說美國親台議員,通過更多對其有利的涉台法案,影響特朗普政府的對台政策。
值得重視的是,特朗普及其團隊核心成員熟悉涉台事務,以及充分認識台灣問題敏感性與重要性需要時日,這不僅可能增加了不當處理涉台問題的幾率,而且還存在過度使用“台灣牌”,觸動一個中國政策底線的可能性。如前所述,數十年來歷屆美國政府都將台灣問題用作對華關係的籌碼並不同程度加以使用,有使用過度進而嚴重影響中美關係的情況發生,但隨著中美關係的發展,尤其是穩定的中美關係對於雙方重要性的增加,美國政府在使用“台灣牌”時,也越來越避免觸碰中國政府的容忍底線,這也是這十多年來,美國雖然不斷在台灣問題上有所動作,但大體上是打擦邊球,雖然破壞了中美關係氛圍,但尚未嚴重影響中美關係大局,也未造成台海局勢的過度緊張。
總之,未來一個時期,台海局勢在一個中國政策所規定的框架內,可保持大體穩定,但在多股力量的攪動下,不排除台美關係出現若干失序狀況,諸如在對台軍售、提升台美實質關係等敏感問題上碰撞一個中國框架,這就意味著大體穩定的台海還會暗湧不斷。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3月號,總第23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