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當其衝的,就是台海和平的問題。在之前的馬英九時期,兩岸雖然尚未簽署“和平協議”,但在“九二共識”的紐帶聯繫下,兩岸關係親善友好,甚至雙方領導人都已會面,這就讓兩岸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進入蔡英文時期,遲遲不願承認“九二共識”,民、共雙方長期以來又缺乏互信,已經讓台海的緊張局勢升至八年來的新高。
七月份發生的台灣“金江艦”飛彈誤射事件,大陸方面保持高度克制,並未將事端擴大,同意這是誤射而非故意挑釁,這已經釋出很大的善意了。試想,類似的烏龍事件如果再度發生,在兩岸關係低盪的局面下將極端危險,甚至可能引爆沒有人樂見的武裝衝突。
在經濟方面,隨著兩岸關係走低,也逐步對台灣加大了衝擊力度。台灣是外向型經濟體,貿易是台灣的經濟命脈。近年來,大陸已成台灣最大的出口地,同時也是最大的進口地,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很高,並由大陸賺取了高額的貿易順差。攸關台灣貿易前景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服貿)、“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貨貿),因兩岸欠缺共同的政治基礎,眼看將長期擱置了。短期內好像對台灣的影響有限,但身處在競爭激烈、不進則退的全球經貿環境中,對台灣的長期衝擊將是十分巨大的。
雪上加霜的是,許多綠營政客與島內民眾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兩岸關係不佳將對台灣經濟帶來的嚴峻情勢。就以近期引起島內熱議的陸客來台和觀光業為例,來台陸客人數持續減少,部分政客與民眾認為只要更多吸引別國的觀光客就可彌補損失,這往往低估了這一趨勢的影響。先不談各國的觀光客的種種區別,單就一點就可看出陸客群體的特殊性-購買力。
只要到過台北士林夜市的“康是美”、“屈臣氏”等藥妝店,就可輕易見識到陸客群體旺盛的購買力,結帳櫃台前大排長龍,購物籃中裝著滿滿的商品,這些藥妝店的店面規模更從一般常見的1-2層樓,直接擴充至3-4層樓,方能有效應對陸客的需求。試想,來自歐、美、日等地的觀光客會如陸客般在台大規模採購嗎?如果不是情勢嚴峻,蔡當局的“政務委員”張景森會跳出來說“陸客是我們最需要交的朋友”,而蔡當局會願意拿出三百億台幣救觀光嗎?
受到衝擊的不只是經濟,台灣的對外關係也成為重災區。蔡英文上台後所倡導的“踏實外交”,其實只是新瓶裝舊酒,實質作為和以往並無不同。在當前兩岸關係不佳的前提下,台灣要爭取“國際空間”註定是事倍功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