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英文執政下的雙重困境與展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9 21:10:28


 
  條例也授權委員會可以越過法院,直接凍結有嫌疑的不當黨產;委員會也非常敢做敢為,在9月22日就凍結國民黨銀行帳戶,並要求銀行止付國民黨開立的支票,讓國民黨面臨發不出工作人員薪水的窘境。一連串的措施,對國民黨的打擊可謂刀刀見骨,展現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堅決,連裝斯文的表面功夫都直接省略了。

  一方面,對國民黨的打擊正有序進行,另方面,在年金改革中,清算被視為長期支持國民黨的軍公教群體則正在醞釀。以往由於國民黨長期執政,受雇於政府的軍公教群體和國民黨淵源甚深,儘管直接的連結在2000年因政黨輪替而中斷,但傳統上軍公教群體支持藍營的比率還是較高。

  適逢年金改革的壓力迫在眉睫,相關政府基金甚至在蔡英文任內就可能遭逢破產危機,綠營索性將年金改革與轉型正義掛鉤,致力於攻訐軍公教群體,將他們打成需要“被轉型正義”的既得利益者,以爭取對蔡當局和年金改革的支持。這罔顧了軍公教群體提供的是公共服務,而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願意支持年金改革的事實。正因為不甘被抹黑打壓,在蔡英文上任百日之餘的9月3日,台灣島內由軍、公、教、勞等團體發動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十幾萬人擁上了台北街頭,訴求“反汙名、要尊嚴”。

  台灣當前遭逢了多重挑戰,結構性的問題不斷浮上檯面,改革的推動勢在必行。但這些改革都是艱鉅的任務,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才能成功。蔡英文對此心知肚明,所以呼籲“團結”,幾乎就成為她當選後的“主旋律”。在1月16日當選後的國際記者會中提到,“自己有重大的責任去團結台灣”。在5月20日的就職講話中提到,領導人團結的不只是支持者,該團結的是整個台灣,團結是為了改變,並期許打造一個沒有被意識形態綁架的“團結的民主”。在7月17日出席民進黨的代表大會,更直言:“這個社會經不起再一次分裂;改革是為了團結台灣,而不是分裂社會。”

  這些話言猶在耳,但聽其言後觀其行,似乎蔡英文所言和蔡當局所行幾乎是不相干的兩碼事,擺明是說一套、做一套。國民黨背後還有廣大的藍營支持群眾,軍公教群體不僅人數眾多,更攸關政府公共服務提供的品質。蔡當局拿這兩者開刀,將急遽升高台灣社會內部群體間的對立,也讓“團結”只淪為一個空洞的口號,這將帶來很壞的示範作用。

  也許台灣人民在一開始還會被蔡英文看似誠懇的話語打動,但隨著日子過去,蔡當局言行不一的本質暴露殆盡,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就會蕩然無存。以後遇到什麼利益攸關的問題,民眾將不再相信蔡當局的說帖和立場,更傾向以行動捍衛自身利益。如果說9月3日軍公教群體走上街頭只是小打小鬧,日後將有更多嚴苛的抗爭等著蔡當局,這將增加有效施政的困難度,也容易讓台灣急需推動的改革陷入泥沼、事倍功半。

  內外交困、雖爛難倒

  外有兩岸關係不佳,內有社會對立升高,蔡當局將同時面對內外雙重困境的夾擊。更有甚者,外部困境會和內部困境產生交互作用,進一步壓縮蔡當局的政策空間。如果兩岸關係平穩順暢,台灣不存在安全、經濟、對外關係等面向的隱患,蔡當局就可將全副心力放在優化台灣的內部結構,甚至在大陸的協助下,降低調整的陣痛與困難。

  但當前蔡當局不願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陷入低盪,原本可能的助力眼看都將轉變為阻力。社會既有的問題還在惡化,因兩岸關係不佳而衍生的問題又再增加,新老問題糾纏在一塊,交互影響,將使蔡當局備多力分、窮於應付,陷入內外交困的局面。說好的政績、承諾的改革,可能最終都如空中樓閣般虛幻。

  弔詭的是,兩岸關係不佳和社會對立升高的困境,卻都是蔡當局為了落實“理念”而一手炮製出來的。綠營中多的是政治計算極其精明之士,難道對將陷入的困境及島內反彈的壓力會預測不到嗎?其實不然!蔡當局對此已有明確的對策,因而“有恃無恐”。套用之前馬英九團隊核心成員羅智強的說法,蔡英文的“勝利方程式”就是“解構國民黨”,運用“清算歷史”、“斬斷資源”、“製造分裂”等種種手段,務必將國民黨打趴在地,再站不起來。

  如此一來,就算面對民眾的社會抗爭,由於抗議的群體找不到政治上的代理人(國民黨),所以抗爭最多只是短時間的陣痛,撐一撐就過去了,難以對蔡當局構成長期、系統性的壓力。正因如此,即使面對9月3日軍公教群體的大規模示威遊行,民進黨籍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也只是不痛不癢的表示,“人民走上街頭表達意見是正常現象”,“吃飯偶爾也要喝個湯嘛!”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就算國民黨提出候選人,其競爭力也因黨產被抄而大幅削弱,將難以匹敵綠營的人選。只要能藉由瓦解國民黨而勝選,就算蔡當局政績不佳、改革無功,那也無關緊要了。

  除了在政治上瓦解競爭對手的“必勝之道”外,蔡當局認為就算內外交困的局面也不會動搖其執政,主要還基於對外部局勢的兩點判斷。

  首先,美國正在大選,目前看起來希拉蕊上台的可能性較高。奧巴馬政府的“重返亞太”以及“亞太再平衡”的大戰略正是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時的手筆,再加上希拉蕊本來對華就比較強硬,較偏鷹派立場。所以蔡當局認為,只要堅持“新四不”原則的第四點-“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不要像陳水扁時期般主動對大陸挑釁,美國將會繼續支持蔡當局。

  其次,大陸將在2017年底召開中共的“十九大”,中央領導班子的換屆以及未來的接班問題將是會議的重中之重。因此蔡當局認為,只要不主動挑釁,台灣問題應該不是北京目前優先處理的問題,只要不在兩岸上玩得太過火,大陸應該不會對台灣採取激烈行動。當“十九大”結束,北京將重心再度轉向外部時,美國的新政府已上台一年並完成和內外局勢的磨合,應能持續提供台灣所需的支持。

  展望

  正是基於對外部局勢的判斷,以及自認為掌握了繼續勝選執政的大絕招,所以蔡當局敢放膽落實“理念”,即使面對兩岸關係不佳、社會對立升高的內外交困局面,也有恃無恐。有些島內外的學者認為,蔡當局上台不到半年就迭遭困境,長此以往,恐怕撐不到四年任期結束就會被趕下台。但根據本文的分析,至少在明年底之前,蔡當局應該不會遭遇危及政權的根本挑戰。

  面對台灣發展的困境,這一方面是台灣人民的共業,畢竟用多數選票把蔡英文送上執政之路的正是台灣人民自己;但同時也存在轉機,許多人逐漸認清蔡當局的本質,在“團結”、“改革”、“尊嚴”、...等華麗詞藻的包裝下,其實是執政無能、只關注一黨之私的群體,新的覺醒可望在台灣人民之中逐漸發酵。

  另方面,讓蔡當局有恃無恐的“必勝之道”是否真能確保民進黨長期執政,恐怕也未必如此管用。藉由查抄黨產,徹底打擊國民黨,並影響其在未來選舉中的有生戰力,確實是很厲害的一招,但也不應低估藍營中“政治企業家”(politicalentrepreneur)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年輕的一代。

  畢竟藍營的支持者還在,並沒有因為之前國民黨敗選而消亡,同時認清蔡當局本質的群眾也在不斷增加,既然選票在那裡,就會有政治企業家想方設法的取得它們。黨產被抄,對國民黨的短期打擊劇烈,但就長遠來看,卻是浴火重生的契機。擺脫了黨產的歷史束縛和選舉窠臼,轉型後的“新國民黨”將更有選舉戰力。對民進黨而言,雖然在短期內有效打擊了對手,但就長期而言,卻培養出了更棘手的敵人,炒作黨產議題是否明智還真不好說。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1月號,總第227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