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當前台灣政黨生態的基本特徵分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14 00:15:17


 
  政黨與社會視角下的台灣政黨生態

  1、國民黨社會基礎萎縮,政黨認同度下降。

  一是從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以來的6次選舉情況看(見表一),國民黨的得票率,相較於民進黨而言,呈互有勝負的起伏狀態。選舉結果是反映政黨認同度的直觀指標,但每次選舉社會大環境與候選人因素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這組資料只能粗略反映國民黨社會基礎出現下降,同時也顯示國民黨可維持約30%的社會基礎。

  (表一,根據“中選會”資料製作)

  二是從民調指標看,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與指標民調公司分別發佈了從1992和2004年開始,截止於2016年的“台灣民眾政黨偏好分佈”及“民眾政黨立場傾向追蹤分析”。在第一份調查(圖一)中,國民黨的政黨認同在1992年為34.4%,同時期的民進黨僅為3.3%。2000年國民黨認同度跌落至21.1%,民進黨升至26%,2001年跌至谷底的14.8%。隨後國民黨政黨認同度開始逐漸回升,2005年以31.2%反超民進黨的21.6%,2011年達到39.5%的認同度最高峰值並以此為拐點再次下跌,2014年跌至22.9%被民進黨反超,2016年認同度20.8%。第二份調查(圖二)始於2004年,國民黨政黨認同度約20%,落後民進黨近5個百分點。2005年反超民進黨,2008年達到約40%的認同度峰值,隨後逐漸走低至2016年的20%—15%區間水準。

  (圖一)

  (圖二)

  三是從社會輿論看,國民黨在過去長期執政條件下,滋生出官僚習氣重、派系鬥爭激烈、權力腐化等弊病,被民進黨貼上“外來政黨”等標籤,讓國民黨的政黨形象蒙上陰影,形成一定的負面刻板印象。根據TVBS民調中心2017年5月所做“民進黨執政周年政黨形象調查”,民眾對民進黨的整體滿意度下滑12個百分點至19%,低於國民黨的22%。但在政黨廉潔度上,仍有高達56%的民眾認為國民黨不廉潔,高於民進黨的43%。在政黨團結度上,63%的民眾認為國民黨不團結,高於民進黨的36%。④

  2、民進黨社會基礎擴大,但無法突破“認同天花板”。

  民進黨成立以來社會基礎不斷擴大,2016年更取得“行政、立法”、“中央、地方”的全面執政優勢。但從效果看,仍未能擺脫滿意度低迷、支持率下滑的“執政魔咒”。“台獨”立場、民粹路線,以及台灣的社會分化,共同構築起民進黨無法突破的“認同天花板”。

  一是“台獨”立場民眾不放心。“統獨”對立是台灣競爭性選舉中的一對核心矛盾,但“台獨”意識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操弄的結果。民進黨坐大與其“台獨”主張密不可分,因此其很難放棄這張選舉王牌。民進黨執政後,“台獨”立場讓選民產生更強烈的不安全感。根據2017年3月台灣遠見民調所做“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調查研究(圖三),“贊成台灣獨立”民眾為23.4%,為10年來新低,比2014年“太陽花學運”時期的28.5%下降5%。這一變化反映出民眾對“台獨”的警惕與擔憂。

  (圖三)

  二是民粹路線民眾不安心。民進黨的政黨文化與國民黨反差較大,具有街頭起家的草根氣息,很多政治人物立場激進、性情草莽,“歷史悲情”、“階級差異”、“本土優先”是其政治動員的常用工具。隨著台灣選民政治參與逐步成熟,民進黨民粹化動員手段在中產階級、中間選民、知識群體中的效果逐步下降。但民進黨執政後為對深綠支持者有所交代,又必須在“轉型正義”、“社會分配”、“去中國化”領域有所動作,結果激化了社會對立,引發對民進黨民粹路線的擔憂。根據國民黨2017年委託“全國意向民調公司”所做“轉型正義”民意調查,有60.4%的民眾不贊成拆除蔣介石銅像等行為,51.6%的民眾認為當局推動“轉型正義”的做法將製造社會衝突與對立。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