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韓FTA對於食品、化妝品、醫藥品、電氣用品、汽車零件等產業,納入如加強檢驗機構之相互承認合作、促進相互接受國際公認檢驗報告、展開相互可接受之測試報告協商、支持設立檢驗暨認證機構等便利化措施。例如規定出口700美元以下產品將不需要提交產地證書,食品和化妝品檢測機關的相互認可,並將制定“48小時通關”的原則,簡化對快遞貨物的免稅程式,以及在中央政府和各省政府內安排負責解決韓國企業營運障礙的機關或人員等,都將有助於縮短韓國產品的通關時間與貿易成本,這些將成為影響台韓產品在中國市場競爭消長的關鍵因素。
在服務貿易方面,中韓FTA生效後,中國大陸可能會在2019 年對韓國開放服務、投資、通信、電子商務等服務貿易市場,隨著韓中兩國間在旅遊、教育、醫療、美容等服務需求的爆發,可望帶動韓中服務貿易的擴大,而在建築、金融、文創、娛樂等領域,韓國將可望在中國大陸市場產生先佔優勢,將對台灣的服務業帶來影響。
更值得注意的是,依據2014年7月中韓領袖在“聯合聲明”中建立“擴大面向未來的戰略性經貿和產業合作”的共識,中國工信部已經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共同簽署“產業合作諒解備忘錄”,合作領域涉及工業政策、節能減排、汽車、鋼鐵、船舶和海洋工程設備、機械、新材料、石化、IT製造等多個方面。
同時,中韓“充實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行動計畫”更進一步提出建立中韓資訊通信合作部級戰略對話;推動兩國研究機構和企業之間就培育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特別是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及新業務合作;加強新材料、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技術合作;鼓勵雙方共建企業合作創新中心;加強環境友好型城市、智慧城市相關資訊共享及示範專案等可持續城市開發領域合作等。這些產業合作不但將使韓國企業增加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而中韓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合作勢必將提升其中韓產業在未來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而將對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地位產生深層的影響,不能不予以注意。
結論:台灣參與區域經濟的迫切性與變數
中韓FTA使韓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增至13個,涉及國家增至50個,韓國的“FTA經濟領土”(指與韓國簽署FTA的國家GDP總和在全球GDP中所佔的比重)規模上升至全球第二,顯示韓國產業的全球市場網絡已經涵蓋主要市場,其對台灣的影響將是全面的挑戰。最近工業總會發佈的“2014年出口障礙調查報告”顯示,受限於台灣未與主要貿易國簽定FTA,韓國產品在東協、歐盟、美國乃至於中南美洲市場比我國更具競爭力等,尤其顯示台商面對的競爭壓力已經明顯,國人不應視而不見。
特別是中韓FTA不但將促進中日韓FTA的發展,將進一步成為使RCE談判加速的催化劑,這些趨勢對高度依賴亞洲市場的台灣而言,將是極度嚴重的威脅。換言之,在亞太區域整合的加快進展的情況下,台灣將面對如何參與RCEP與TPP談判的準備時間壓力、經貿法規的調整壓力,以及兩岸經貿開放與兩岸政治對話的壓力的三重壓力。
其中,除了如何處理美國所要求的骨髓、血管、頭骨肉、面頰肉、食道肌與牛油等六項美加牛雜碎進口,以及豬肉進口等敏感問題,將是台灣能否有效爭取參與TPP談判的關鍵。
而在參與RCEP談判方面,由於中國因素的影響,除了如何完成兩岸服貿協議立法,以及ECFA後續商品貿易,以為台灣參與RCEP奠定基礎外,因為台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和對外洽簽FTA的問題,所涉及的絕不是單純的“經濟議題”,而是兩岸關係定位的深層政治問題,其的政治意義自然不是兩岸兩會ECFA談判所依據的“九二共識”,就能做兩岸對話基礎的。正因為如此,中共十八大的對台政策中,強調“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同時主張兩岸深化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共同認知,在“兩岸各自現行規定”法理支撐下,都是在為兩岸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定位關係建立新框架。
依據這樣的原則,自2014年2月開始召開的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會晤(“王張會”、“夏張會”),以及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強調“馬習會”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解決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無疑是彰顯“一中框架”將是未來台灣參與區與經濟的政治基礎,這是台灣朝野政黨都應該認真面對的課題。
即使是TPP,雖然由於TPP協定已經明確規定,將開放給APEC成員和其他國家或關稅領域加入,為台灣提供了可行途徑,但是台灣想要爭取參與第二輪談判,仍然必須與TPP會員進行雙邊諮商,屆時“一中框架”是否成為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和汶萊等東協國家的政治考量,將是重要變數。
對於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所存在的變數,未來的領導人勢必要有將兩岸關係“由經入政”的準備,特別是對於如何回應大陸對於“九二共識”和“一中框架”的堅持,更需要有積極的思考,而針對兩岸政治關係、參與區域經濟之定位問題,進行朝野對話與社會共識的凝聚,進而促成兩岸針對共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對話,則是台灣突破困局的必要作為。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月號,總第21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