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主體意識”的權力化過程探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27 00:39:20


“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以及“兩岸共同意識”建構已成為當務之急。
圖1:權力與真理(知識)的建構流程
  中評社╱題:“台灣主體意識”的權力化過程探析 作者:王貞威(上海),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兩岸協創中心博士後

  哲學家福柯(Michel Foucault)知識權力觀的提出具有重大意義,它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政治觀念和知識論立場,為我們分析當代社會錯綜複雜的政治現象提供了獨特的視角。而“台灣主體意識”已成為台灣內部規約各政治勢力如藍綠雙方、各社會行為體的文化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台灣社會群體意識和文化結構的典型性話語系統,成為群內共有文化中的集體知識(collective knowledge),深刻規約台灣人的行為和利益認知,形塑其與大陸交往過程中的世界認知和角色判斷,並深刻影響兩岸群際文化結構的演變。可以說,“台灣主體意識”已經具備了權力屬性。因此,本文將以知識權力觀為視角,深刻探討這一深具權力特性的群內共有知識的建構和權力化過程。①

  分析視角:福柯的知識權力觀

  福柯否定了知識、真理的“客觀性”、“純潔性”,認為權力與知識是直接相互蘊含的。權力不是知識的障礙,權力產生知識。同樣地,真理無疑也是權力的一種形式,從而為知識—權力觀的當代反思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②他“反對從合法性探討權力,而主張從壓制和約束的角度看待權力。福柯試圖表明權力是一種'約束技術',而這種'約束技術'同知識和真理有關。”③福柯意義上的權力是一種泛化的權力觀,把權力視作一種關係,不再是統治階級或者統治機構才具有的權威,權力主體也是多元化的。權力是生產性的,生產知識與真理,並利用所塑造的知識系統規訓(discipline)整個社會。權力追求的是利益,知識追求的是真理,二者本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在福柯那裏權力與真理的關係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二者“具有雙向循環的關係:權力產生真理並維持真理,真理也產生權力的效果。”“一方面,權力在知識層面同利益層面一樣會產生出後果,即權力產生出真理的效果。另一方面,真理以權力的形式發揮其功能,並且傳播權力的影響,即真理也產生出權力的效果。沒有知識,權力無法運作;沒有真理權力無法實行。真理為權力立言,權力以真理的名義行事。”④可以說,在福柯的意義上,權力與知識(真理)已深度交織在一起,成為一個知識—權力的複合體,而這一複合體的依托形式或者說載體就是所謂的話語(discourse)。

  [圖1:權力與真理(知識)的建構流程]

  話語是權力和知識的根基,成為真理的話語同時也就具有權力的屬性,此時所謂“真理”已無關乎客觀性與否,而是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話語權力。話語生產是權力生成的起點,當然在話語的塑造過程中傳統的政治權力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傳統權力會出於自身利益和意識形態的要求嘗試決定話語的內容和發展方向。權力與真理的組合體滲透在整個話語的發展過程之中,並隨著話語的發展而逐漸成熟。話語往往以概念的形式出現,形式邏輯的空洞使得話語內容具有爭議性和模糊性,不同的實踐主體尤其是有重要影響力的政治機構和政治勢力會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詮釋形式性的話語概念,以“為我所用”,自然而然也就會出現對話語權的爭奪。在爭奪過程中,話語的內涵會逐漸進入一個由模糊到相對清晰化、共識化的過程,某一話語其形式與內涵會在特定群體中自發分配,並取得某一群體的認同,話語形式與話語內容達到自我的同一性。具有特定價值和群體屬性的話語會成為某一群體自我控制和凝聚意識的精神紐帶,同時也是界定與對抗他群的群體標識,此時話語已具有權力屬性並實施權威。但隨著不同群體和不同話語塑造者的交流和妥協,話語會有一個新的再生產過程,並開啓新一輪的權力化進程。

  “台灣主體意識”的基本內涵

  探討“台灣主體意識”的權力化過程,首先要釐清它的內涵。筆者以為,整體上看,它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所謂主體,指的是相對於客體及其他主體而言,要具有自我能動性和實踐活動的自我主導權。所以“台灣主體意識”最重要的一點是“台灣前途要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這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共同認可的。即發展前途的自我決定權。

  第二、執政當局的一切政治活動包括內部決策、對外關係都要以“台灣的利益考量”為出發點,即所謂“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即台灣利益優先選擇權。

  第三、自1895甲午戰敗,兩岸經曆了一百余年的分離,期間只有短暫的四年政權統一經驗。一百余年來,兩岸雙方經曆不同的歷史境遇,形成了台灣具有差異化的群體心理、文化形態、現代化發展路徑和政治體系。與大陸具有別樣的歷史遭遇,這是台灣主體與大陸主體不同的基礎。

  第四、在同大陸的協商談判中,或未來兩岸關係的政治安排都必須正視和承認“中華民國”的事實存在。盡管藍綠“國家”認同的內涵有差異,但“中華民國”已成為現階段台灣人的最大政治公約數。這是“台灣主體意識”依托的“憲政”架構與法理基礎。

  第五、主體意識內涵已逐漸糾纏了一些價值因素。比如民主、人權。台灣藍綠兩大政治勢力均認為台灣已發展出相對成熟的民主體制和較為完善的人權保障機制,這是台灣相較於大陸的價值和制度優勢。台灣方面認為“大陸民主化”是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

  “台灣主體意識”話語的權力化過程

  “福柯將真理理解為關於陳述的生產、控制、分配、循環和操作的程序體系,因此真理是一種制度。真理作為制度,意味著什麽東西被視為真理是由權力決定的。”⑤“台灣主體意識”作為一種話語體系,在當今台灣實質上充當著“政治真理”的作用。各主流政黨都在積極響應,並結合自身利益和價值判斷提出自己的論述語言。同時以“台灣主體意識”作為評判政治活動的根本標准,形象化的政治語言就是“愛台”還是“賣台”。所以,“台灣主體意識”作為一種福柯意義上的真理(知識),其成為一種控制性話語體系即權力化的過程,應當涉及話語陳述的生產,話語的控制和分配以及話語的反饋與操作等環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