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提出新決議文的挑戰與局限
http://www.CRNTT.com   2019-08-31 00:16:41


 
  三、大陸當局“反對台獨”強硬立場

  大陸國家出席習近平多次強調“反對台獨”的堅定立場,這是基於中華民族主義立場,也是訴諸大陸民意是不會同意台獨。習近平曾首次表述“我們有決心、有能力、有準備處理台獨,如不處理,我們會被推翻。”同時表達“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大陸當局從表述“反對台獨”,到“處理台獨”、“遏制台獨”,再到“挫敗台獨”;從反對台獨“三個任何”提至“六個任何”,逐漸加重反獨力度。

  大陸當局視反台獨為重中之重的國家生存戰略。既關乎對少數民族分離主義的遏制、國家建造及主權與領土完整性;也關係黨國執政的合法性基礎。若未能妥善處理台獨,中共政權極易被自身所建構的群眾路線所衍生的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所吞噬,這也就是習核心所擔心的“中共會被推翻”。台獨議題並非衹是純粹涉及兩岸關係領域,而是牽涉大陸國族建構與民族和諧關係,若沒有妥善處理,就無法有效遏制境內分離主義及其勢力。大陸當局對於所謂歷史台獨、教育台獨、文化台獨、柔性台獨、和平台獨及民主台獨等所謂曲線台獨或漸進式台獨,越來越難容忍。

  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的講話,宣稱“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卻也強調“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強調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對台動武對象是針對少數台獨分子及外國勢力介入,絕非是台灣同胞。大陸當局採取官民分隔及國家社會分離途徑,“硬的更硬”壓制台獨分子、“軟的更軟”懷柔台灣民眾,此固然顯示“和統論”仍是對台政策主旋律;但基於安撫內部強硬派、民族主義者及民粹主義者,藉壓制台獨高漲聲浪避免內部分離主義趁勢騷亂,仍保有“武統論”主張。故民進黨新決議文應會持守不挑釁、不對抗路線,避免授予大陸當局動台動武的口實。

  四、美中台三角戰略關係平衡

  在美中台皆規避戰爭風險的高度自制下,激進路線新決議文應會被排除。民進黨的主流思維是奉行《台灣前途決議文》,承認中華民國;且大陸當局宣稱不承諾排除武力,這產生軍事嚇阻作用;美國雖操作提升台灣政治自主性策略以利其國家利益維護,但不會公開支持台“法理獨立”。換言之,美國操縱台灣自主性過程,有利於將此籌碼向中國要價爭取其國家利益,但若台灣認為美國支持台獨宣布獨立則是錯誤認知。美中貿易衝突雖十分嚴峻,甚至衍發科技、智慧財產、軍事、外交、情報多層次領域的全球霸權爭奪對抗賽,但大陸當局逐漸退回至“韜光養晦”戰略,極力跳脫“修昔底德陷阱”,避免新興霸權國在崛起過程中挑戰既有霸權國,最終難以避免戰爭反而影響大國崛起。

  美中衝突不會隨貿易戰結束而戛然而止,美國發動對陸貿易戰衹是全球霸權爭霸中一環,美中衝突與競合呈現非週期性波動。最近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柯茨在“世界威脅評估報告”中,直接將美中關係描述成“全球性意識形態對決”,指控陸方傳揚“威權資本主義”對抗西方自由民主體制,美國不會隨貿易戰結束而終止對中國的態度趨於強硬。在此趨勢下,美國採取一系列友台措施,包括通過《國防授權法》、《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法》,提升雙方官方接觸層級、互訪與對話;同時售予台灣當局更先進防衛性武器,召回中南美洲三國與台斷交的邦交國使節瞭解細節等,凡此皆顯現川普政府與國會對台灣的支持。

  但美國似乎未能完全滿足台灣當局需求,川普政府對台灣的支持不是毫無條件的。

  在美國印太戰略構想中,台灣變成美國“軟圍堵”中國的防護員角色,這種“棋子”作用有其局限性,即是不能違反“棋手”所設定的國家利益內涵。美國友台措施有些其實是口惠而實不至,以台灣問題為籌碼向中國要價,支持提高台灣政治自主性避免產生親中政權而危害其在亞太地區的國家利益。川普政府基於《台灣關係法》與美中簽署三份公報平衡,並不會支持台灣追求“改變現狀”的“法理獨立”。美國肯定蔡英文當局主張兩岸現狀維持,並未採取暴衝式兩岸路線,避免如同前總統陳水扁在外交挫敗後立即推出“一邊一國論”而致兩岸陷入戰爭邊緣并使台灣淪為“麻煩製造者”。

  肆、結論:選票極大化與納許均衡點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所提新決議文主要動機,應是要幫助蔡英文在總統大選中取得兩岸路線話語權,這與陳水扁競選2000年總統前,在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承認依據憲法中華民國為台灣國號具有異曲同工之效。而2013年舉辦華山會議,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為兩岸政策最高指導原則,論及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已是主權國家、放棄法理獨立,提高民眾安全係數,避免台灣安全引發明顯而立即危險。

  民進黨在2014年地方選舉大獲13席縣市長,2015年再提出“維持現狀”主張,攻克2016年總統寶座及立法委員席位過半,獲取完全執政地位。這足以證明中間溫和路線才是最有利於選票極大化做法。2007年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提出正名制憲激進台獨主張,顯然箝制主張“一國兩市”、“憲政一中”的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兩岸路線,採取激進台獨路線往往在選舉市場中最終以慘敗為結果。展望2020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無論是透過通過新決議文或是選舉政策綱領,皆應是採取中間路線,其走向激進台獨路線的可能性甚微。

  從蔡英文當局多次呼籲大陸當局務實面對“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及台灣民眾高達八成比例反對“一國兩制”立場,民進黨若形成新決議文應可能是走向“維持現狀”的強化,中華民國台灣化的實體化;將反對“一國兩制”、不接受“九二共識”作為“台灣共識”重要組成。至於新決議文提出公投建國、正名制憲的可能性甚低,若是要提出前述主張,既有《公投台獨黨綱》、《正常國家決議文》即已涵蓋,且後者比前者更趨近“法理台獨”,因此並無此需要而大費周章。民進黨能取得執政的機會,總統競選主軸兩岸路線皆屬中間溫和路線,以利爭取中間選民支持達成選票極大化目標。

  民進黨新決議文的形成必須因應新局勢發展,而進行與新社會的溝通與對話,必須與其他政治競爭者路線有所區隔,包括國民黨、白色力量代表台北市長柯文哲、台獨基本教義派,這樣方能引領議題強化對話、建立共識,爭奪台灣內部兩岸路線主導權。同時考量兩岸和平穩定框架維持,避免給予大陸當局武統的藉口;並運用“聯美抗中”不平衡戰略,發揮試圖作為“棋手”而非僅是“棋子”角色,利用美中大國衝突與競合關係在夾縫中求生存,爭取台灣政治自主性的國家利益。對國民黨及其它競爭勢力而言,反對“九二共識”並標籤化為“一國兩制”,壓縮“一中各表”表述空間,凸顯捍衛台灣主權及爭奪兩岸路線話語權。

  對激進獨派而言,蔡英文當局主張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既已滿足激進派對台灣主體性的政治需求,但卻又非全盤接受進而走向“法理台獨”;民進黨當局採取“聯美抗中”戰略,雖符合獨派期許,但應自我限制避免過度操作台獨,給予美國政府認為台灣當局正試圖運用美中衝突爭取“法理獨立”目標。基於上述結構性因素,若民進黨形成新決議文就不可能走向極獨偏鋒,而可能是衡酌兩岸關係、美中台關係、台灣政黨競爭,尋求黨內派系及獨派競合關係下的“納許均衡點”。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8月號,總第260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