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武忠:乾旱更應善用農業用水
http://www.CRNTT.com   2021-03-27 00:16:40


李武忠(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台北3月27日電(作者 李武忠)久旱不雨,各地水情嚴峻,台灣正面臨逾半世紀以來最嚴重乾旱,只是每次遇到缺水農業總是首當其衝,優先停水休耕(問題出在農業用水量被高估,農業用水價值被低估),政府對其他較耗水工業則百般體諒,一拖再拖,儘管給予農民休耕補貼,但是沒了收成農民未必高興。過去老天賞臉,讓台灣關關難過關關過,久旱不雨,只要旱象一解,政府又船過水無痕,未積極尋求徹底解決的方案。台灣離蔡政府畫下的“不缺水、不淹水、喝好水”大餅何其遙遠!台灣需要以不破壞自然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

  過去20年來全球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下降了不止20%。面對極端氣候帶來風災、水災、旱災的頻率、強度和複雜度不斷升高,根據FAO 報告現在每年災害發生頻率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三倍多。政府便宜行事的作法總有一天會踢到鐵板,屆時恐怕不是靠農田休耕就可以解決,影響層面將涉及糧食安全、工商業正常運作、民眾身體健康及日常生活,甚至“國防”安全,氣候災難離台灣不遠,台灣必須找到處理水荒的正確路徑。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農業糧食體系的立足之本。想解決旱災無外乎從開源節流著手,在節流方面包括:平日就要宣導民眾養成節約用節水習慣,並適度調高水費(台灣水價長期未反映成本居全球第2低,每度10元),特別是針對用水大戶(5%用水大戶消耗41%水資源,如石化、光電、鋼鐵、中油、紡織與電子業)開徵耗水費,但對於努力節水或落實回收再利用的廠商可給予獎勵;對浪費水資源予以裁罰;有效改善集水及供水系統如水庫清淤、設儲水池、管路老舊漏水等問題: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台灣河域水源水質污染嚴重,應加強水質保護、河道及集水區治理。在開源方面包括:積極研發海水淡化技術,降低用水成本(六輕海水淡化廠製水成本比一般用水高出約4倍,每噸水約44元);將水循環回收再生利用(在台灣每年大約有18億噸的工業用水量,但回收使用率僅40%至60%);雨水再利用等等。關鍵在政府施政的決心與執行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