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兩岸共同市場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經濟方面的重要內容。 |
中評社╱題:“兩岸經濟融合第一步:構建兩岸共同市場廈金試驗區” 作者:鄧利娟(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摘要】構建兩岸共同市場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經濟方面的重要內容,但近年兩岸關係嚴峻複雜,整體構建兩岸共同市場障礙重重,應可先行構建兩岸共同市場廈金試驗區作為突破口。其現實可行性是,大陸積極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礎的廈金區域率先“應通盡通”;台灣當局難以公開反對兩岸地方性經貿往來;廈門具有構建廈金試驗區新的有利條件;金門地區高度支持廈金深度融合發展。策略建議:第一階段積極推動兩岸“小三通”復航;第二階段疫後積極推進廈金深度交流合作,推進廈金兩地區域經濟整合;深化廈金產業交流合作;暢通廈金商貿活動;廈門積極對金門投資。
一、引言
2000年,為了突破兩岸關係僵局,并為21世紀台灣經濟發展尋找出路,蕭萬長先生提出“兩岸共同市場”構想,并於2001年成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①2005年國共兩黨發表“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提出“恢復兩岸協商後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的倡議。②由此,構建“兩岸共同市場”成為兩岸共同關注的議題。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重要講話中鄭重指出,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而推進“兩制”台灣方案經濟方面的重要內容就是“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③2020年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議”進一步將“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納入施政綱要。④由此可見,不斷深化兩岸經貿關係,進而邁向兩岸經濟一體化的高級形式兩岸共同市場是20多年來兩岸的共同願望,也是新時代大陸對台政策的重要內容。與此同時,推進兩岸共同市場的實踐也取得積極進展。一方面,兩岸經貿關係日益緊密,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兩岸貿易、投資及人員往來的規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建設取得可喜成效,雙方先後簽署了23項協議,其中,《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訂及生效,正式啓動了兩岸經貿關係自由化進程。所有這些已為構建兩岸共同市場奠定了較好基礎。
然而,兩岸經濟一體化建設特別是制度性合作本來就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而2016年堅持“台獨”立場的民進黨重新上台執政後,兩岸經貿制度化合作已基本陷於停滯狀態,整體上推進兩岸共同市場更是面臨重重障礙。在此背景下,積極尋找推進兩岸共同市場的突破口無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廈門與金門擁有獨特的地緣關係與歷史淵源,經過長期的交流合作,正在形成共同的經濟生活圈,若能先行構建兩岸共同市場廈金試驗區,勢將有利於突破現階段兩岸共同市場推進的僵局。
二、整體構建兩岸共同市場的障礙
由於兩岸關係結構性問題及台灣當局政治操作,20年來構建兩岸共同市場的過程艱難曲折,而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又給構建兩岸共同市場增添了新障礙。
(一)兩岸結構性問題是制約兩岸共同市場構建的深層因素
日益密切的兩岸經貿關係給兩岸尤其是台灣方面帶來了巨大經濟利益是顯而易見的,但隨著兩岸經貿關係的深入發展,兩岸關係結構性問題日益突顯,阻礙兩岸經貿關係再上層樓。在主觀層面,由於兩岸長期分隔對峙造成兩岸互信嚴重不足。台灣社會擔心伴隨兩岸經濟關係深化發展,特別是台灣經濟對大陸市場依賴性不斷加深,台灣可能會產生經濟安全甚至政治安全問題,因而台灣當局對相關兩岸開放政策一直抱持保護主義心態與歧視性做法,使得兩岸在貿易、投資等經貿活動的正常化、自由化及便利化等方面步伐遲滯,在重要產業與技術領域的開放與合作方面也進展緩慢。而在客觀層面,因兩岸的經濟規模和市場條件不同,加上台灣當局政策限制,使兩岸經貿往來長期呈現單向性與不平衡性,一方面造成台灣方面較多的人、物、資金等生產要素單向流入大陸,另一方面使兩岸經貿往來給台灣社會帶來的經濟利益在不同產業、區域、群體等方面的分配存在明顯不均衡狀況,其結果是台灣民衆特別是基層民衆未能充分感受兩岸經貿往來的益處。⑤2013年兩岸簽署ECFA,在台灣島內社會引發激烈爭議,并在2014年爆發了“反服貿學運”,就是兩岸關係結構性問題的典型反映。
(二)台灣當局政治操作是阻礙“兩岸共同市場”構建的最大因素⑥
自2016年堅持“台獨”立場的民進黨重新上台執政後,台灣當局的政治操作就成為阻礙“兩岸共同市場”推進的最主要障礙。其一,台灣當局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這一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導致兩岸官方及其授權渠道中斷互動,兩岸經貿制度化合作基本陷入停滯狀態。原有國台辦與陸委會兩部門的聯繫機制、海協會與海基會協商談判與聯繫機制停擺後,兩岸ECFA後續重大協議無法繼續商談,而且對已簽署的23項兩岸協議的執行也造成明顯困擾。其二,大肆操作“經濟脫中”政策。配合政治上謀求“台獨”,民進黨當局積極操弄經濟上擺脫對大陸的依賴,一方面不斷緊縮原有對大陸的經貿交流合作政策,停止原有“自經區”政策、嚴格限制大陸資本投資台灣等;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新南向政策”及大陸台商回流政策等,同時,經濟上加緊投靠美日,期望台灣在全球產業鏈重組過程中實現“倚美脫中”。其三,竭力阻止兩岸人員正常往來。蔡英文上任以來針對大陸實施的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政策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極力在輿論、法律及心理等多個層面破壞大陸惠台政策的施行。⑦2019年台灣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嚴格管制台灣民衆在大陸領取居住證,對台灣民衆就職大陸相關部門進行處罰。2020年進一步實施所謂“反滲透法”,鉗制台灣民衆的自由意志,剝奪台灣民衆進行兩岸交流的權利。顯然,民進黨當局上述種種政治操作與兩岸經濟一體化歷史發展趨勢完全背道而馳,是推進“兩岸共同市場”構建的最大障礙。
(三)新冠肺炎疫情是影響“兩岸共同市場”構建的新增變數
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劇兩岸民衆往來的困難,而民進黨當局更是藉機將防疫政治化,實施種種措施極力阻止兩岸民衆往來。一是,對大陸展現強勢敵意姿態,惡意製造兩岸同胞分離。台灣當局不僅第一時間下令禁止口罩出口,禁止醫護人員到大陸及港澳地區,還竟然違反世衛組織規定,一直使用地域歧視名稱“武漢肺炎”指代新冠肺炎。其二,中斷兩岸人員往來通道。台灣當局在第一時間單方面全面停止兩岸海上客運直航航綫,包括“小三通”的客運航綫及“大三通”的兩岸海上航綫,同時大面積取消兩岸空中直航航綫,僅剩4個兩岸直航的航點。其三,直接行政阻撓兩岸民衆往來。台灣當局不僅全面停止大陸居民赴台,包括不准大部分陸生回台繼續學業,還以各種理由無端阻撓、拖延滯留湖北的台胞返台。民進黨當局的種種做法就是要以防疫為由達到切斷兩岸同胞間聯繫的目的,這無疑是疫情持續蔓延背景下推進“兩岸共同市場”構建的極大障礙。
總之,在嚴峻複雜的兩岸關係形勢環境背景下,兩岸共同市場的構建顯然是一項長期性的艱巨工程。現階段若能尋求一個打破這種僵局的突破口,應是比較現實可行的做法。
三、先行構建兩岸共同市場廈金試驗區的可行性
儘管整體上推進兩岸經濟一體化的高級形式兩岸共同市場的構建十分艱難,但并非無可作為。事實上,多年來不少專家學者已在學理上有力論證了在兩岸各自有條件的局部區域(廈門與金門)先行實施較高程度的經貿自由化與次區域經濟合作的可行性。⑧在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十分嚴峻複雜的背景下,關鍵性的問題是,先行構建兩岸共同市場廈金試驗區或者說將廈金區域作為兩岸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的突破口是否有現實可行性。
(一)大陸對台政策明確支持廈金區域率先“應通盡通”
習總書記在提出“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政策時,還進一步闡述了其實施路徑,即“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⑨。由此可見,中央對台政策十分明確地支持廈金等兩岸鄰近地區率先“應通盡通”,這也是在複雜嚴峻的兩岸關係背景下務實推進兩岸共同市場構建的政策路徑。過往實踐也證明此為可行之策。自2018年8月起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日均供水超萬噸,截至2021年8月,三年福建纍計向金門供水1431.61萬噸。⑩2019年8月為反制“台獨”分裂行徑大陸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游試點,但為減輕此舉對金門、馬祖及澎湖的影響,9月就恢復了受理福建、浙江、江西及廣東四省20個城市的“小三通”個人旅游簽注申請。
(二)台灣當局難以公開反對兩岸地方性經貿交流互動
儘管民進黨當局為了謀“獨”在整體層面抵制兩岸經濟一體化,但基於島內民意壓力與經濟民生利益,并不便於公開反對兩岸地方性與區域性經貿交流合作,有時還得擺出樂於支持的姿態。蔡英文上台後兩岸仍持續舉辦上海與台北“雙城論壇”就是例證。而廈門與金門兩地經貿交流互動的敏感性遠低於上海與台北,台灣當局更無公開反對的正當理由。2019年3月,台灣行政主管部門核准的《金門縣第五期(2019-2022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中,規劃了金門發展六大定位,其中兩項就涉及廈金區域。一是“兩岸和平特區”:“金門能以其特殊地理環境與政治地位,發揮兩岸政經風險管理之實驗場域功能,成為促進兩岸交流先行先試之和平特區”。二是“金廈旅游生活圈”:“依金廈連結方式,研擬多元方案構想,運用翔安機場航空城發展,使金門與廈門生活圈聯結,發展航空物流、自由貿易區、觀光旅游、國際醫療”。⑪由此可見,現行台灣當局政策中廈金區域先行更開放具有較大的可行性。事實上,以往的廈金“小三通”、“陸客金馬游”等兩岸先行先試的開放政策也是在上一輪民進黨執政時期完成的。
(三)廈門具有構建廈金試驗區新的有利條件
廈門與金門經過多年的交流合作已正在形成共同的經濟生活圈,這為構建兩岸共同市場廈金試驗區奠定了良好基礎,如今廈門還具有若干新的有利條件。
其一,中央持續大力支持廈門對台的先行先試作用。2015年開始運行的廈門自貿片區,其重要戰略定位就是要發揮對台優勢,率先推進與台灣地區投資貿易自由化進程,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示範區。6年多來,廈門自貿區對台先行先試工作成效顯著。而國務院批准實施的“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工作”也不斷深入推進,近年廈門先後獲批建設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海峽兩岸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示範區、廈門同安閩台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等兩岸經貿合作新平台。
其二,廈門正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2018年以來廈門積極落實中央“31條對台措施”及“福建66條”,率先推出“廈門60條”及實施細則,2019年6月又出台《關於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45條,在企業注册、職業資格認證、居住、購房、社保、就學等方面給予台企台胞同等待遇。2021年12月,福建省政府出台《關於支持廈門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示範區的意見》,其中專門指出“促進廈門與金門率先融合發展,推進廈金通橋、通電、通氣等項目,支持實施更加便利廈金兩地人員往來通關制度,做大做強赴金旅游”。⑫
其三,廈金基礎設施聯通成效進一步提升。廈門五通客運碼頭三期建成投用,年吞吐旅客能力最大達500萬人次。作為國家批准的重要的國際機場、區域性樞紐機場和兩岸交流門戶機場,廈門翔安新機場建設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有望於2026年建成通航。此外,廈門持續大力推進廈金通電、通氣、通橋項目廈門側的相關工作,廈金電力聯網工程220千伏望嶝輸變電站與大嶝島LNG氣化站建設進展順利。
(四)金門地區高度支持廈金深度融合發展
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國台辦明確指出,“祇要對兩岸關係及兩岸城市交流的性質有正確認知,我們對兩岸城市交流持積極、開放的態度”,⑬換言之,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城市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礎與條件,金門地區正符合這一條件。由於特定的區位與歷史淵源,金門地方政府與民衆長期以來對兩岸和平統一具有較高認同感。整體兩岸缺乏互信這一深層的結構性問題對廈金區域合作的影響相對最小。2019年1月,新上任的金門縣長楊鎮浯率領縣府各部門官員訪問大陸,與福建省領導探討金門與大陸通水、通氣、通電及通橋等問題。2020年8月,新黨主席、金門前副縣長吳成典呼籲,福建與金門已通水,未來還要通電,通地鐵,貨幣流通使用,這樣廈門與金門便可由共同生活圈,進而成為兩岸統一實驗區。⑭“小三通”客運航綫停運已過兩年,對金門地方經濟衝擊嚴重,金門民衆與政治人物都積極呼籲當局儘快恢復“小三通”,金門縣府也不斷調整“小三通”復航方案,積極爭取當局有關部門的支持。
綜上,根據目前兩岸相關政策規定及廈金區域互動實際狀況,先行推進廈金試驗區以突破兩岸共同市場構建的僵局是有現實可行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