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預期,數字經濟將開啟新一輪經濟周期,成為後疫情時期經濟復甦的引擎。 |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經濟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即便全球疫情在今年7、8月份得到控制,未來的全球經濟走勢仍具有不確定性。從近期國際機構的預測看,今年全球經濟下降幅度很可能要達到6%。但也要看到,人類每一次危機都孕育著新的技術變革和發展機遇。同樣,在這次疫情中,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異軍突起,成為對衝經濟下行壓力的“穩定器”,展現出強大的抗衝擊能力和發展韌性。在疫情衝擊下,世界主要國家都更加意識到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信息技術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可以預期,數字經濟將開啟新一輪經濟周期,成為後疫情時期經濟復甦的引擎。
數字經濟異軍突起,在經濟下行中逆勢上揚,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北京日報發表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文章表示,近年來,中國數字技術發展尤為活躍,向生產生活領域和公共治理領域廣泛滲透,數字經濟異軍突起,在經濟下行中逆勢上揚,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中國已成為數字技術投資大國,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數字技術領域的風險投資位居全球前列,孕育全球三分之一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移動支付規模居全球第一,7家互聯網企業市值躋身全球20強。疫情期間,線上零售、線上教育、遠程辦公、視頻會議等,豐富了5G應用場景,進一步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有效對衝了經濟下行壓力。
面向未來,抓住“數字復甦”的戰略機遇,推動中國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僅將創造大量投資機會,有效拓展國內需求,還將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數字復甦”,就是要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產業變革,有效拓展生產可能性邊界,突破近年來產業結構服務化帶來的經濟增長結構性減速,為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數字復甦”還可以促進經濟轉型,把應對疫情衝擊轉化為推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機會。可以說,後疫情時期推動經濟復甦和新一輪增長周期,必將是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過程。
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必將迎來新一輪創新高潮,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將構建新的產業生態,重新定義全球分工和比較優勢,形成更強大的創新活力,並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抓住“數字復甦”的戰略機遇,為經濟發展培育新優勢、注入新動能
文章提出,我們應順勢而為,抓住“數字復甦”的戰略機遇,加大數字技術研發力度,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重建產業鏈競爭力,占領數字經濟時代國際競爭制高點,為經濟發展培育新優勢、注入新動能。
一是加快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載體。但總體上,中國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仍處在起步階段,明顯落後於發達國家,這既有數字化水平低、信息平台場景化應用不夠等因素,也受到數據感應、傳輸、存儲、加工能力不足等方面制約。這次疫情對製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造成重創,但同時也倒逼製造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面向未來,應加快產業互聯網發展,推動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上雲用數賦智”,促進從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到銷售服務等全流程數字化轉型,並將生產過程與金融、物流、交易市場等渠道打通,促進供需精准對接,推動形成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生態。
二是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疫情催生了以無接觸服務等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生活服務業線下場景線上化,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明顯加快。今年前5個月,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的情況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仍保持較快增長,已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近四分之一。後疫情時期,線下服務將逐步恢復發展,線上服務等新業態將延續強勁增長勢頭。發揮中國消費互聯網領先優勢,針對服務業部門差異性大的特點,建立數據規範和標準,鼓勵不同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推動零售、配送服務等業務流程全鏈條數字化,將形成中國服務業轉型發展的新動力。
三是推進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近年來,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向金融領域滲透,產生了網絡貸款、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新的業務模式,比如,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面向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創造了新的服務模式,為金融創新開辟了新路徑。當前,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新興科技企業積極布局金融科技,並在網絡支付等領域發揮引領和主導作用。同時,傳統金融機構不斷加強金融科技應用,加大研發強度和投資規模,推動數字化轉型。銀行業在中國金融體系中處於主體地位,應抓住機遇,加快銀行借貸、支付清算、理財等業務數字化轉型步伐,以全方位提高金融業數字化水平和經營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