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近三年的兩岸關係雖然看似有所進展,不過,民間交往的擴大與深入有其自身的動力,即使沒有政治上的緩和,甚或正是因為長期沒有政治上的緩和,早就建立了外於政治的運作機制。2008年後國民黨執政促成的政治和緩,製造了兩種印象,在國民黨之前的兩岸關係已經瀕臨破裂,此其一;在國民黨執政之後的兩岸關係已經步入坦途,此其二。這兩種印象實際奠基在相互衝突的前提上,也暗示國民黨作為民主政治的選項並不真實。
關於民進黨在2008年之前摧毀了兩岸關係的第一種說法,其前提是,北京對於反對台獨,促進統一的願望是認真的,所以不能容忍民進黨的高調台獨,故兩岸關係破裂。關於國民黨將兩岸關係帶入坦途的第二種說法,其前提則是,北京珍惜兩岸現狀,不會為了反獨促統而大張旗鼓,所以碰到國民黨抵制統一,甚至參與文化台獨活動以懷柔民進黨的政治權謀,都能有所體諒忍讓。
這兩個前提並陳,到底是因為有一方錯了──要麼北京鐵了心腸與台獨立場為敵,要麼北京還是相當程度能夠容忍反統媚獨?還是因為北京自己徘徊不定,迄今沒有拿定主意如何處理台灣問題?這恐怕連當事人自己在關鍵時刻來臨前都不會知道,即使他們可能自以為知道。正因為北京還沒有到要非拿定主意不可的時刻,這是為什麼看似衝突的兩個前提可並存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