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石之瑜:存在“利比亞人民”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6 00:52:19  


  
  後來,歐洲國家透過殖民主義,將民族國家制度移植到亞、非、拉各地,在二戰之後殖民地紛紛成立民族國家。然而,亞洲文明不是在國家制度下成熟茁壯的,是歐洲的外來力量將亞洲各地的文明聚集,人為的放進民族國家體制。接著,冷戰冷凍了世界的政治現狀,迫使各地只能維持在國家體制之內,這一方面造成既有文明對國家制度的疏離,二方面暗示了爾後對歐洲的反彈,將訴諸於對文明的回歸。
 
  國家的組成是人民,但是宗教文明的組成是信徒,而部落文明的組成則是子民,且兩者的範疇都與國家以領土所範定的疆域不一致。冷戰結束後,突然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卡扎菲使用國家機制的風格與動機,都與歐美文明國家格格不入,所以外界早就有加以推翻之議。現在,更麻煩的是,摘除卡扎菲的戰爭一啟動,利比亞自始不屬於歐洲文明國家模式,也不存在所謂利比亞人民的尷尬,就直接攤在世人的眼前。
 
  台灣也算是世人中的一員,採用的正是民族國家的政治體制。台灣政壇朝野之間,其中有一方始終不接受另一方與自己同為台灣人民,但是朝野卻分享了同一種混雜的文明。選舉投票沒有讓他們形成人民意識,反而加深他們之間的對立,靠著儒家文化、道教、佛教與資本主義市場文明,他們之間仍形成了共通性。問題是,這樣的混雜文明聚集,超越了既有的政治疆界,堅持國家體制等於是替自己製造了忠誠問題,於是與利比亞的尷尬有雷同之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