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的大陸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4 00:24:10  


 
  另外,7月份曾到大陸訪問的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也說,訪中是民進黨內部關心的趨勢,各派系公開或私下都會鼓勵到中國大陸交流。但他認為,民進黨與中國大陸的交流仍然是單向的,大陸官員來台還是不願意到民進黨的場合,且中方的立場並沒有變化,這些交流也還沒有帶來民進黨在中國政策上的改變。

  其次是,民進黨高層到大陸訪問,也不可能促成民進黨的轉型。民進黨人常說,1999年所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取代了“台獨黨綱”,所以“台獨黨綱”實際上已經變成一項歷史文件,但是大陸可不是這樣的解讀,他們認為“台獨黨綱”還是民進黨轉型的重要標的,如果民進黨不取消“台獨黨綱”,就不代表民進黨已經不是“台獨黨”。

  這是民、共之間對台獨認知上最大的障礙,也是用一個歷史文件來綁住雙方交流的手腳,大陸雖然希望民進黨取消“台獨黨綱”,但對許多民進黨員來說,“台獨黨綱”是他們的圖騰,也是區別民進黨和國民黨最大不同的地方,如果民進黨貿然取消“台獨黨綱”,那麼以後台灣的選民就會不知道如何投票選擇兩個黨,這也是民進黨不願意取消“台獨黨綱”的主因。

  第三是,要認知民進黨高層訪問大陸,也只是他們個別的訪問,不代表他所屬的派系或黨的意見。因為民進黨內派系林立,個別的派系領導人到大陸訪問,不可能成為派系的意見,甚至是黨的意見,這是因果關係。就以新系的洪奇昌為例,他雖然是新潮流系中比較“親中”的一員,但他的“親中論”,並無法影響整個新系的看法,新系還是會依照他們的規則,在民進黨內進行掠奪黨權的作為,如果僅是洪奇昌的“親中論”就改變新系,那麼新系也不可能在民進黨內那麼壯大。

  有這一層的思考,大陸在邀訪民進黨高層人士訪問大陸時,就不該有改變民進黨的想法,否則只會受傷,而不可能達到期待民進黨變革的目標。

  民進黨並非鐵板一塊

  雖然民、共交流有上述3項障礙存在,但民進黨對大陸的作法也並非鐵板一塊。就以蘇貞昌在恢復設置的“中國事務部”為例,他改變以往都是由政治研究者擔任主任,而找來個財經專家洪財隆掌舵,這就是他一種思維上的超越。

  怎麼說呢?由於民進黨9月可能還要成立一個

  “中國事務委員會”,所以黨內的“中國事務部”將不再具有決策的功能,反而變成一個研究的幕僚單位,而這個單位能由財經專家掌舵,顯然民進黨已經在學習馬英九對大陸政策採取“先經後政”、“政經分離”的作法。

  現在蘇貞昌也來個“馬規蘇隨”,這對兩岸關係當然會有更良性的發展。為此,第八次江陳會在台北舉行時,蘇貞昌為了避免民進黨沒有發動群眾抗議的尷尬,反而跑到台南去進行他的“下鄉之旅”,頗有讓兩會順利簽署投保協議的意涵。而蘇貞昌把注意力交給新任的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獨立觀察,替民進黨未來如果要跟大陸對話,也採取“先經後政”或“政經分離”的作法有一個良性開展,這對民進黨“放眼大陸”戰略,也可以營造跟大陸的最佳氛圍。

  如果民進黨未來對大陸也採取“政經分離”的作法,必然不會在意識型態上跟大陸糾葛不清。這幾年來,民共交流之所以無法開展,主要是因為大陸老是想到民進黨的“台獨黨綱”、“一邊一國”,而民進黨則一直不願意放棄“親中賣台”的口號,使得雙方面想交流,都還有一些顧忌存在。由於有這些顧忌存在,即使大陸學者到台灣訪問,許多人連民進黨的大門都不敢走進去。

  所以,如果民進黨也採取“政經分離”的作法,那麼雙方把最難取得共識的政治問題先擱置在一旁,民共也從經貿交流做起,這就可以讓雙方最困難的政治問題不再成為交流的障礙。

  事實上,歐洲能夠統合,就是因為從經濟著手,各國可以保持自己的主權,但也可以維持多邊的經濟統合關係。反觀,前蘇聯的崩解,就是因為從政治議題著手,導致前蘇聯分離成許多個國家。民共如果能以此作為借鑑,那麼民進黨願意從經貿議題跟大陸進行交流,這當然是一個可喜的起步,大陸就不該把民進黨在“中國事務”的變革,當成沒有意義的事。

  所以,讓“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這樣民共交流就會水到渠成,個別的民進黨高層到大陸訪問,也必然會從涓滴匯成洪流,這應該是可以期待的事。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9月號,總第17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