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前,柏林圍墻被推倒,東、西德統一,成為分裂國家走向統一的典範。 |
中評社台北10月4日電(作者 張亞中)今年是德國統一的20周年,由於兩德的統一乃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分裂國家走向統一的典範,因此特在此一時刻,由兩岸統合學會與21世紀基金會、台灣歐盟中心和政治大學歐盟暨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台灣大學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與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了“從德國統一20周年看兩岸關係”研討會,進一步探討了德國統一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可能具有的啟示!
21世紀基金會高育仁董事長開幕致詞時指出,德國問題固然不同於兩岸,但是德國統一的經驗仍有兩岸值得參考之處,在德國統一20年後的今天,來討論這個問題極具意義,特別是有不少各大學年輕領袖參與討論,更是難得。
與會學者大致從國際格局、兩德與兩岸的對比、兩德基礎條約和兩德的互動模式等向度,論述了此一課題。綜括而論,大家都一致認為,儘管兩德問題與兩岸問題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其背景都存在著極大差異,但是當年西德推動東進政策時,所採取的一些作法,以及這些作法背後的思考模式,仍可提供兩岸諸多啟發。
其中,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教授在回顧了兩德統一的歷史之後提出,在1969年以後,西德採取“一德兩國”政策,東德卻是堅持“兩個德國”政策,而兩德《基礎條約》所呈現的是一種“一德各表”的概念,有點類似於目前國民黨所希望的“一中各表”概念,可是西德這樣的概念之所以可行,是因為德國問題本身的國際背景,亦即俄國在為東德撐腰所致,而一中各表卻缺乏類似的支撐,因此,對兩岸而言,在未來簽署和平協定時,北京應該不會同意有可能會形成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一中各表”,而且就長遠來看,是不符合台灣利益的,只有追求適當的“一中同表”,才可能為台灣創造最大的空間。而若台灣選擇類似東德所採取的“兩族兩國”的作法,對兩岸關係言,是既沒有空間又充滿危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