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經國時代,採取的是包容的方式,即“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但是在李扁執政近二十年,在推動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及政策後,“我是中國人”在台灣已經逐漸變成一個政治不正確的認同。即使是馬英九政府,也以“我是‘中華民國國民’、我是台灣人”等方式來定位自己,“我是中國人”的表述話語幾乎不再出現在目前的國民黨領導階層裡。
國民黨為何稱自己為“中華民國國民”,但是卻不再稱自己是“中國人”?一個因素是經過李扁近二十年的去中國化,台灣社會的氛圍的確已經有所改變。國民黨面對這個改變,並沒有選擇撥亂反正,反而是認為,如果要勝選就必須逢迎世俗。在“我是中國人”這個認同上選擇退縮,能夠少提就少提,能夠不提就不提。
另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中國的這個話語權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占有。北京目前仍不願面對“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事實,兩岸在國際間雖有休兵,但是外交敵意仍在,經貿雖然已經交往頻繁,但是軍事上仍處對峙。台北方面對於北京在政治上的作為反應有三種,一是憤怒、譴責,其結果是增加對北京的不滿;二是劃清界限,其結果是“你是你、我是我”、“異己關係”的再深化;三是用正面態度與方法來化解,其方法就是如何在兩岸政治互動上確定兩岸合理的定位,從而徹底解決兩岸在政治上的分歧。
前兩個反應最簡單、最廉價,也最好操弄,其結果就是台灣方面更多的人不願認同“我是中國人”,但是沒有辦法真正解決問題。第三種態度最難,但也是最應該採取的態度。國民黨目前並沒有採取第三種態度的考量,因而第一種與第二種反應也就快速蔓延與發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