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還停留在“身份證明”的傳統思維時,全世界的互動方式已悄悄改變。歐盟成員國的護照上,都已經有了集體的共同身份標誌。為了因應全球化的自由流動,某些國家間甚而採取互惠取消簽證的需要。從這些角度來看,兩岸必須要加緊腳步,不要再用“異己關係”的思維來處理兩岸四地的身份認同問題。
在兩岸和平發展期,兩岸是否可以思考發行認同中華民族的“中華卡”(ChineseIdentityCard,CCard」)。這張中華卡如何發行?目前兩岸處於分治狀態,各有在國際間的承認者,理論上,“中華卡”應該由這北京與台北兩個政府共同同意後核發,可是目前的政治情勢,台北方面可能並不會願意參與這一個歷史的任務。因此,北京政府可以考慮先行承擔此一工作。
我的構想是:先成立“中華卡委員會”來承辦此一工作,由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海外華人共同組成,用以強調“中華卡”之民族特性。“中華卡委員會”決策後委託北京政府相關單位處理行政事務。因此,在法律的意義上,北京政府是受全球華人委託後才執行。
任何海外華人,包括台灣、港澳的人民,都可以向“中華卡委員會”所委託的行政機構提出申請。擁有“中華卡”的人民可以出入中國大陸、港澳而不再需要額外的簽證。
這張“中華卡”的功能取決於我們希望“中華卡”發揮甚麼樣的效果。如果只是給全球中國人一個方便,那麼它就像是一張“通行卡”,擁有它可以節省金錢與時間。如果希望給予它更多的功能,就可以給它創造更多的功能。
“中華卡”的功能與意義
如果希望“中華卡”是一張具有認同而且可以有權利關係的卡,那麼它的功能就應該像是一張“長期居留權”的卡。在美國稱之為“綠卡”,在加拿大稱之為“楓葉卡”。憑藉這一張“中華卡”,便擁有在中國大陸工作就業的權利。
如果我們希望“中華卡”是一張不僅有認同,也可以政治參與的卡,那麼這張“中華卡”的功能將介於“護照”與“長期居留證”之間的功能,可以為整個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我的思維邏輯是:中國大陸目前正在和平崛起,在崛起的過程中,要用更大的格局來看待自己,簡單地說,要把“中國”視同為全體中華民族的“中國”,而不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要把全球華人都視為是“中國”的一員,而不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才是唯一的成員。
以台灣為例。目前持中華民國護照進入日本、英國、愛爾蘭…等國都不需要簽證,但是進入北京卻還需要辦台胞證並繳簽證費用。北京自稱為代表中國,但是對於台灣人民的簽證政策實在不夠。台灣人民只要問,為何去日本可以不要簽證,去大陸卻要簽證而且還要收費?兩岸的認同就在這種不知不覺的行為中逐漸愈拉愈遠。
大陸大,台灣小,大陸的工作機會多。做為一個大國,應該有更大的胸懷包容台灣與其它各地的華人子弟。北京如果願意放大格局,將自己視為是全體中華民族的中國,只要任何願意拿“中華卡”的華人,在安全考慮無虞後,均應該讓他們有機會憑著“中華卡”自由進出中國大陸,並且在中國大陸享有工作權,持有“中華卡”的台灣民眾,也可以在國際政府間組織中工作。
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的思考。現代西方國家多有給外國人之長期居留卡,不論是“綠卡”,或是“楓葉卡”,這些居留卡的發放,只是為了給外人的長期居留,或入籍前的必要階段,除非已經入籍,擁有這些居留卡並無政治參與權。“中華卡”可以將我們老祖宗的智慧落實,走一條自己的認同道路。
在春秋戰國期間,孔子可以周遊列國,尋求治國機會,衛國人衛鞅至秦國為相。在周天子的世界無國籍之差異,周天子時代的政治市場是以文化民族為基礎,而當代的政治市場是以國籍為依據。由於秦國能夠廣納天下英豪,秦國遂能強大。未來持“中華卡”者,雖持他國護照,亦可為兩岸政府合法貢獻,不受“單一國籍”之限制,兩岸政府如此可廣納天下英才,共同為中華民族而努力,這不是一個足資傳頌的美談嗎?
“政治參與”可以強化人民對於國家認同,積極的認同者會積極地尋求政治參與,而且政治參與也象徵了對於制度與國家的認同,這是政治學者普遍認知的事。因此,經由“中華卡”的方式,合法地推動兩岸人民的共同政治參與,對於未來兩岸的政治統合與政治統一將有絕大助益。另外,其它地區的華人參與,也等於為整個中國人注入了另一股活水,鮭魚回流的故事在中國人政治領域上也可以為事實,讓全球華人為整個中國和平發展做出貢獻。
有關政治參與在實踐上可以從國際開始。例如,學有所長、業有專精的台灣人民與全球華人,只要持有“中華卡”,都可以在國際間經由北京授權委派代表整個中國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代表整個中國維護與爭取利益。在這個思維下,即使這個人拿的是中華民國或菲律賓、馬來西亞,……護照,只要他願意,他都可以代表中國在聯合國或其它國家、國際組織擔任職務。
“有容乃大”是中華民族的古訓,社會愈是開放、民族愈能包容,民族與國家愈易壯大。中華民族在全球擁有無數人才,兩岸政府誰能夠對其開放,誰將優先獲利。如果兩岸共同開放,那將是鞏固共同認同最有意義的抉擇。台灣由於較小,恐懼在所難免,中國大陸現已快速走向大國,更應該有心胸與氣魄,為了整個中國的興盛,用“中華卡”來凝聚全球華人與兩岸的共同認同。
“中華旗”的圖案
“中華旗”的構想,是誕生在2013年8月,由中國評論通訊社與兩岸統合學會在青島,為推動兩岸海洋戰略合作所舉行的《兩岸海洋戰略圓桌會議》。
“中華旗”包括兩面,分別在現有的五星旗與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上加上“中華”兩字(如圖)。“中華”二字的寫法,選用了中國兩位古代的書法家,“中”字採用了柳公權的字體,“華”字則採用了趙孟頫的字體。當然,如果大家有更好或更喜歡的選擇,我也不反對,取中國兩位古代書法家的字,是表示對古人的尊重,也希望透過對中華文化的尊重來凝聚兩岸的共識。另一方面,中國的文字本身也是一種圖案與藝術,“中華”這兩個字,對於所有中華民族而言,都一目了然,它是屬於全體中華民族,屬於每一個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