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獨不會停止
李登輝與民進黨在台灣推動“去中國化”的政策已經20年了。2014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的大勝,讓蔡英文將台灣青年界定為“天然獨”。今年大選後,民進黨成為一黨獨大,完全執政,“文化台獨”者更是磨刀霍霍,蠢蠢欲動,除了要求廢除微調課綱外,也要否定孫中山的角色。
蔡英文政府新任的文化與教育部長都是台獨的基本教義派。文化部長鄭麗君還沒有上任就表示要刪減兩岸文化交流的經費及活動,教育部長潘文忠則是在上任第一天就迫不急待地宣佈要廢除課綱微調,回到以前在歷史課本中不提“漢人來台”、日本對台是“統治”而非“殖民統治”,“日治”而非“日據”的史觀;又回到公民課本中,不說“兩岸關係”,而是“台灣與中國關係”的政治定位關係。
從太陽花運動之後,北京也都看清楚了,台灣近年來越來越甚囂塵上的文化台獨運動,才是兩岸和平發展最大的潛在威脅。近來大陸知識界的“武統”聲音高漲,也是因為看到了兩岸認同斷裂幾乎已經難以逆轉。當新政府的兩位意識形態主管,都是這樣的“文化台獨”或明或暗的推手,北京會沒有警惕嗎?
從教育部長新上任就立刻宣佈廢除課綱一事,幾乎可以確定,蔡英文政府的文化教育政策,必然將以“去中國化”為主軸。如此看來,蔡英文520就職演說不論有多少華美的辭藻,或是否靠攏“九二共識”的善意表述,似乎已經不重要了。文化教育是一切政策的根,沒有文化教育,自然不會有認同,而沒有認同,就難有和平,從這一點來看,兩岸關係並不樂觀。
民進黨剛剛取得政權,又是完全執政,或許在政治上、法理上要考慮到北京的立場,而不會明目地推動台獨,但是在言詞上不激怒北京,在文化、教育上快速地進行去中國化,是可以預期的。例如,蔡英文在520時稱要建立“原民史觀”。這個“原民史觀”其實就是一個以去中國化為目標,將漢人來台,明鄭、清廷,國民黨都視為外來政權的“台獨史觀”,只是用原住民為史觀之名來掩飾其政治目的而已。
蔡英文已經在其就職大典的表演活動中,充分以文化表演活動來凸顯其“台獨史觀”,這表示“台獨史觀”已是“政治正確”,但這也將牽動台灣內部民眾認同與兩岸認同最敏感的神經,讓台灣社會再引發認同衝突,也讓兩岸關係幾乎難以好轉。
不受控制的綠委
民進黨目前在立法院是多數,國民黨不僅在席位上僅有35席,又因為從未淪為“少數黨”,對於非程序內的杯葛手段十分生疏,而且慘敗後的國民黨目前仍然沒有形成一股清晰的論述及政策立場,因此,不會對蔡政府構成太大威脅。真正會對蔡英文政府施政及形象產生影響的,反而是來自民進黨及時代力量的因素居多。
這可以從兩個面向觀察。從積極面看,由於民進黨是立院的多數,行政部門要推動的政策,在立法院不太可能受到阻礙;而民進黨立委所提出的法案,除非蔡總統刻意踩煞車,也幾乎沒有不通過的可能。從消極面看,以民進黨長年在野的習於躁進和貪功性格,要期待他們保持高度的節制與理性,恐怕不是容易的事。觀察過去四個月的表現,民進黨內各種暴衝事件頻傳,已讓蔡英文疲於因應,甚至因此形象下滑。此外,若干專為回應公民“覺醒”的修法,更可能因一時民粹而讓蔡政府成了立法暴衝的受害者。
例如,日前立法院三讀的《高級中等教育法》修法,確立了提高課綱審議委員會層級至行政院、立法院推薦人選、高中生可參與審議等原則。這種一方面宣稱要避免“政治化”,但另一方面卻用政治意義更高的行政院、立法院來決定審議委員人選,學生甚至可以“自己的課綱自己審”,不僅邏輯錯亂,更是貽笑大方。《集會遊行法》的修正,幾乎取消對集會遊行的限制。《公民投票法》也納入領土可以公投的內容;《兩岸監督協議條例》、瘦肉精美豬進口等議題,或者泛綠內部已不同調,或者地方與中央利益衝突,這些可能引發社會爭議民怨的問題接踵而至時,全部必須由蔡英文政府來埋單。更由於時代力量會不斷進逼,蔡政府也許仍得硬著頭皮修法;這樣的法案越多,民進黨執政的陰影就越大。
這四個月來,民進黨在立法院已經是多數,這段時間綠委的各種烏龍、脫序演出,已經讓民眾感到疲乏。未來幾年並沒有選舉,蔡英文對立委的掌握能力如果隨著自己的光環減弱而減低,綠委在立法院的行為將讓多數執政的民進黨也會受到牽連。
沒有信任的兩岸將阻礙台灣的發展
整體而言,由於兩岸之間不再有互信的基礎,台灣“文化台獨”的浪潮不僅不會停止,反而會加速,更加強了北京對蔡英文政府的不信任,“聽其言、觀其行”的時間只會長,不會短。不信任的兩岸關係對於台灣的外向型經濟絕對不利,沒有和諧的兩岸關係,台灣幾乎難以參與區域性的經濟組織,新南向政策也難以推動,而蔡英文政府在安全上選擇美日為優先,甚而扮演扈從者的角色,將會促使兩岸的不信任感轉為敵意感,這使得和平對於台灣而言更為遙遠。
蔡英文政府未來的路不會好走,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其意識形態。如果不改其將中國大陸視為“他者”、“敵者”的認知,不能認真地尊重憲法不容許分裂的規範,而是仍然暴虎馮河般地堅持走文化台獨路線,蔡英文政府未來四年絕對會出問題,我們不樂見這樣的結果,但是如果民進黨不改其理盲的路線,台灣未來的四年及兩岸關係是悲觀的!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6月號,總第22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