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錦濤:簽署ECFA標誌著兩岸經濟合作進入新階段。 |
30年前,鄧小平根據政治現狀,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和平統一”方針,我們將兩岸“通商、通郵、通航”作為“和平統一”的重要手段,這個追求在2008年後才剛剛實現,使兩岸有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大融合的機會。兩年多來,兩岸“兩會”有了對話和談判機會,達成了十四項協議和兩項共識,讓兩岸關係逐漸有了法制化和機制化的交流基礎,兩岸交流交往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熱絡,對話與談判也開始起步,雙向交流與雙向投資也開始起步,互不信任的敵對情緒也大大好轉,開始擱置爭議,走向共同發展;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後,將使兩岸經濟關係更加密切。大陸雖然大幅度“讓利”,但將換來台灣中小企業、中南部廣大民眾參與到我們共同發展的進程中來,有利於排除未來實現統一的經濟障礙,意義是深遠的。
我們的“改革開放”與“和平統一”沒有現成的方案,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30年來,我們終於明白了“和平”的重要性,也意識到現階段的“統一”,就是鼓勵兩岸走“和平發展”之路,在“共同發展”中來“厚植共同利益”,來培養“共同的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經歷”,塑造“共同記憶”,來建立“共同家園”,來形成“命運共同體”。因此,可以說“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在今天就是如何變為“共同發展”的內涵,這也是“和平發展期”的歷史使命。
一代又一代人的意識,來自他們的共同的經歷與記憶,兩岸過去長期缺乏共同的經歷,產生疏離感和分離意識是在所難免的。儘管近兩年兩岸有了“三通”,交流交往密切了,但“統獨”的支持率並沒有太大變化,讓不少人感到沮喪,開始懷疑我們今天的努力是否正確。他們沒有看到兩岸關係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兩岸已進入了全新時代,新一代人的意識已開始發生全新變化,但這過程會很長,要形成新的一代二代……兩岸新人,起碼要15年到30年……,但我們應看到這過程已經啟動,兩岸關係必會從量變走向質變,雖然新的兩岸關係會有起伏,會有高潮低潮,但要人們回到敵對的“去中國化”的時代,穿上舊鞋走老路,反對“共同發展”,已是不可能的了。我們要敏感地意識到兩岸這種“共同發展”會帶來甚麼樣的後果,從而自覺地做這種“和平發展”的促進派,去擁抱一個新時代。
兩岸的最終歸宿,就是從經濟共同體走向政治共同體,最後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生命共同體,走出一百年來的分裂分治局面。這過程會很長,但這將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從這一點講,簽署ECFA和“讓利”的意義怎麼評價都不為過,稱六十年來最重要協議也不為過。
抓住和平發展期成功案例推動兩岸關係順利發展
兩岸進入了“和平發展期”後,兩岸關係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好勢頭,台灣當局停止了“去中國化”,承認了“九二共識”,恢復了“兩會商談”;大陸則不斷釋放對台善意,讓兩岸關係處於六十年來最好的歷史時期,積累了許多成功案例,大大改變了兩岸信任基礎,為今後的兩岸關係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兩岸成功簽署ECFA就是成功案例之一,在此姑且不論ECFA的重要性,就簽約的過程而言就是互謙互讓,相互正視政治現實,尊重各自關切,這是互不否認的範例。顯示出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勇於面對對方社會,敢於面對中華振興,敢於面對“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下階層”的呼聲,並且善於發揮各行業產官學合力參與,始終貫穿合作雙贏思維……,給今後的對話與談判提供了很好範例。
在簽署ECFA中還有一個亮點,即兩岸決定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這也是兩岸公權力相互承認和批准的“合作委員會”,象徵著兩岸進入了共同治理的新時代,這是兩岸關係的一大突破,改變了長期以來海峽兩岸各歸各的發展,從而邁入了共同協商共同發展共同治理的新時期。今後這種形式的委員會,一定會多起來,從經濟合作委員會走向政治合作,從一種行業走向各行各業,讓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進程中來,發揮他們的才智,為他們提供廣闊的天地,讓他們在一個“大屋頂”下共用祖國的尊嚴與榮譽,找到最後的歸宿。
又例如在“海西計劃”中,賦予了兩岸在海西經濟區中“先行先試”的許多新政策,邀請台灣不少人士與單位,擔任該園區領導職務,並在“平潭島開發”中進行很多先行先試,邀請一大批學有專長人士擔任顧問,由台灣自主規劃管理,實行“共同規劃、共同建設、共同投資、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將“共同發展”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成了“一國兩制”最生動的試驗區,讓廣大台灣同胞高高興興地參與到中國現代化建設中來。
再如上海“世博會”台灣三個館的參與,獲得了極大成功。祖國大陸正視台灣政治現實,讓台灣幾個館找到了最合適會址,給他們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參與;而台灣幾個館精心準備,力爭完美,獲得眾口稱讚,通過大陸平台,利用“世博”舞台,成功地由中國走向世界,成為兩岸一道光彩奪目的風景線,成了“和平發展”的又一個成功案例。
我們應看到這一切成就與變化,是我們思想解放的結果,我們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擴大成果,讓兩岸關係的基礎得到更大好轉,即使民進黨再度上台,讓民意基礎也無法倒退到“李扁時代”。我們要看到,從經濟著手,從厚植共同利益著眼,從培育共同歷史記憶著力,從經濟共同體走向命運共同體,這是成本最低、代價最小的統一方案,這樣做的本身就是一種很政治的政治。這些工作搞好了,兩岸政治基礎就扎實了。今日的兩岸關係要得到根本解決,不是靠坐下來談“政治”就能解決的,沒有一個“政治方案”可以讓兩岸關係一勞永逸的。兩岸關係的最終解決,需要一個過程,是一個漸進的相互融合的過程。應該看到,這個過程已經啟動,也許這過程不平靜,但倒退已無可能。我們要利用ECFA及平潭、世博等成功案例,進一步解放思想,站在戰略高度,深入理解ECFA,模範地執行ECFA,貫徹ECFA!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0年9月號,總第15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