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與改革開放的過去和未來息息相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9 10:45:21  


 
  香港的服務業與專業精神

  上世紀80年代不少內地朋友來到香港,看到香港的先進和繁榮,會激動流涕;九十年代來港,會覺得差距依然很大。曾幾何時,港人因而自大成狂。回歸之日,特首董建華在演說中聲稱“香港好,中國好;中國好,香港更好”。一時傳為美談。現在回頭看去,這明顯是大香港主義的心態。但是存在一定合理,他這句話反映了不單是港人的心態,甚至可以說是全國當時的心態。回歸之後經歷過地產泡沫爆破、亞洲金融風暴侵襲、六十八個月連續通縮的今天,大量內地同胞來香港自由行,會發覺單從外表看,香港除了高樓大廈比較密集之外,基建已不復超前,跟內地大城市的分別已經不大。我們會較同意:“國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國家更好。”但這並不表示,香港與內地的差距已經不再存在,或者香港對內地已難有太大的影響和貢獻了。

  現在內地十分流行軟件、硬體的提法。我們可以簡單的說,在硬體方面,許多方面內地已經追上香港,甚至有所超越。至少,香港就沒有北京最近出現的超前建築群,也沒有上海的杭州灣大橋和生態社區。但是在下一階段的發展,國策就是要擴大服務產業,尤其是各大城市,紛紛要發展現代生產性的服務業和商貿服務業。但它們都有同一個感覺,就是覺得力不從心。跟發展第二產業不一樣,圈地、抓項目、招商引資這三個起手式,已經不大見效。發展服務性產業是一個系統工程,當中包括了政府的角色和效率,城市管理、人文素質等因素。

  上海、深圳等市的領導,大都明白這一道理,很多人更把這歸結到香港的法治優勢。沒有錯,香港市民可以說是包括台灣在內,全國最守法的市民;法治精神,隨處體現,並且滲透到每一個市民日常的生活中。在香港每一個角落,都可以見到大部分市民自覺排隊,見到綠燈才過馬路,和不隨地拋垃圾等。其實法治只不過是香港系統優勢最容易被見到的一個子系統。更重要的是,和內地短期之內難以追上的,是香港普遍的專業主義。

  2003年非典期間,內地、台灣和香港醫護人員的表現作比較,香港異常突出。當年香港被世只衛生組織定為疫埠,與外只隔離。但是全港的醫護人員,包括不受任何紀律約束的私人執業醫生和診所內的職員,沒有出現過逃兵。我有一個朋友劉大鈞,他是私家兒科醫生。他不愁衣食,大可閉門停診,但他和全港其他醫生一樣,堅持看病,結果受到感染而犧牲了。在各醫院中,有好幾個醫生很早就受到感染,他們全都於剛康復出院後,便馬上回到感染風險極高的崗位報到。

  最近九龍一次大火,居民無一死亡,卻死了兩個消防員,一個頗為資深,另一個只入職一年多。後來經居民透露,才知道他們不約而同的把所餘無幾的氧氣桶,交給火中的居民逃生,自己甘願犧牲。這種專業精神,在香港到處都可以見到,只是沒有集體視死如歸那麼戲劇性而已。這種內地極力提倡卻不見得很成功的“雷鋒精神”,在香港是屢見不鮮。只要有需要,就會很自然的冒現眾多活雷鋒。

  因為專業各有其國際公認的標準,以及頻密的國際交流。中國經常說要與國際接軌,大可通過學習香港,通過民間自訂的嚴密行業管理而達致這目標,直接與國際最規範和最先進的標準接軌。這是最切實可行,有徑可蹊,而且十分有效的移風易俗好方法。以中國市場之大,發展之速,若能以香港為總部,設立與國際專業接軌的各種專業資格評審和管理機制,不但能使我國專業能更健康地發展,同時也不會完全被外國的專業利益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只要專業精神能建立和鞏固,法治習慣便在其中。

  香港城市管理經驗值得重視

  另一個開始被內地領導注視的,是香港的城市管理。香港整體的內部管理,是世只一流的。內地各級領導以前都稱道香港的公務員系統,同樣道理,公務員系統只是香港成功的城市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的子系統。內地遊客到港,第一個最深印象是香港絕少塞車,與北京的反差尤其明顯。事實上,跟如新加坡等與香港人均收入相若的城市作比較,當會發現人均汽車數量是偏低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十分發達,軌道運輸特別方便。香港軌道運輸的成功管理經驗,通過顧問合約、管理合約和直接投資等方式,現在已經滲透於內地幾個大城市的軌道運輸當中,到處都可以見到香港的影子。

  城市化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因而學習良好的城市管理,也是城市領導必抓的一個重點,時下流行派官員到情況與中國大不一樣、城市管理許多時也不見得特別好的美國去受訓,倒不如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以各種形式,包括掛職培訓,當會收益更大。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8年10月號,總第130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