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在選舉工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是說到底,選舉結果不是由媒體來決定的。市民始終生活於現實的世界中,不同的議題牽涉着不同群體的利益得失,因而產生不同的態度。“存在決定意識”,這是顛撲不移的硬道理。尤其是於反對派露出了地產黨鬥共產黨,反共反華,以至港獨的尾巴之後,香港市民普遍都抱有戒心。市民沒有被“洗腦”,也不至於“愛國愛黨”,只是他們很清楚香港今天的繁榮、穩定和發展,都離不開國家和中共執政的中國政府,市民不會站在反對勢力的一邊倒自己的米。媒體越是炒作利害,市民的戒心也就只會越大。
但是世上有物極必反這回事,香港市民對媒體的信任度向來都偏低,近大半年來的連番炒作,不但使一般市民感覺疲乏,越來越多的更開始覺得討厭。這一趨勢,反對派的核心不是不知道,但是選舉就只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而其它招數已經用老,再難有效;就像吸毒一樣,越是不頂癮,就只能越要加大劑量多吸,除了媒體炒作之外,還是媒體炒作,就算騙不了選票,起碼也轟轟烈烈的陶醉一下自己和小撮核心群眾。
所以別看反對派表面風光,事實上立法會的選情絕不看好。在功能組別方面,親中陣營基本上是以強汰弱,在地區選舉中,反對派是以弱替強,這基本盤一攤開,誰勝誰負,在報名截止時便已經可以有初步的結論。
反對派在選舉的整體佈局來說有兩大缺點:一是缺乏有吸票能力的候選人、二是協調失敗,競爭過劇。這兩個因素是互相關連的,正正因為反對派陣營中一些有吸票能力的現任議員意氣欄珊,這才鼓勵了大批新晉投入競爭,誰也不服誰,拒絕被協調,結果分薄了票源,甚至還會降低了投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