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全民健康助力全面現代化強國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1-08-21 00:01:41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建國以來, 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新中國成立伊始,人均預期壽命僅35歲。2019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公共衛生整體實力、醫療服務和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全民身體素質、健康素養持續增強。

  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烈性、急性傳染病廣泛流行,人口死亡率為25‰,兒童死亡率高達130‰,孕產婦死亡率達15‰,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面臨諸多困難。

  1952年12月,第二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召開。毛澤東主席為大會題詞:“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根據這一號召,那次會議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將“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確定為衛生工作方針之一,由此確立了新中國衛生工作的指導方針。

  從1957年12月至1958年3月,關於除“四害”、講衛生問題,毛主席親自起草的文件、寫的信件和作的批示就多達10餘份。此外,為貫徹衛生工作指導方針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站、專科防治所、衛生宣傳站等衛生機構;在衛生保健制度方面,採取了全國“免費醫療”的做法。

  1958年,毛主席在得知江西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病的消息後,興奮得夜不能寐,並揮毫寫下《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壯麗詩篇。“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這一詩句充分表達了這位詩人領袖的欣慰心情。1965年,毛主席又提出“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口號,以解決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的狀況。

  去年年初開始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是100年來全球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了抗疫鬥爭的重大戰略成果,並由此迅速恢復經濟和國民的正常生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