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4月15日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閉幕;4月15日,13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接踵而至的商品交易會和即將在中國上海舉辦的國際進口博覽會,成為中國貨物貿易發展三大引擎。
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將持續到2023年5月5日。它是疫情發生之後第一次線下舉辦的展覽面積和參加展覽企業數量最多的商品交易會。這說明品牌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服務質量競爭,以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國對外貿易持續健康增長。
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困難的時候,“減稅降費”成為常用的手段。短期內,通過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但是,這種貿易發展模式弊端顯而易見。
首先,會出現不公平的問題。國際貿易中的公平概念和民事法律關係中的公平概念存在差異。民事法律關係中的公平概念是建立在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平等基礎之上。而國際貿易中的公平概念是建立在國際規則和競爭實力基礎之上的。
中國對外貿易強調公平原則,其核心就是要遵守國際規則,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假如在稅收制度上做文章,試圖通過降低關稅,開展“稅收競爭”,那麼,不僅會導致一個國家的稅收制度體系發生紊亂,而且更重要的是,會把國際貿易領域的公平競爭,異化為國家之間的糾紛。依靠降低關稅促進貿易發展,顯然不是上策。
在我國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區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於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從長期來看,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必須徹底摒棄傳統的競爭觀念,盡可能地杜絕“稅收制度競爭”,大力提倡“服務質量競爭”,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