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悲劇印證財富暴力 民衆憤怒非仇富
1、財富暴力令人髮指 牽動社會矛盾敏感神經
“夜裏開開嘛,天還這麽早,怎麽好開的……”這是事發現場目擊者記錄下來的,來自與肇事者有關的一位黑衣女士的話語大意。一網友認爲,這顯然幷沒有指責肇事者在城市道路上飈車的意思,只是責怪不應該太早上道,讓人匪夷所思。而在網絡上公布的一張現場拍攝的照片裏,面對這樁慘烈的車禍死亡事件,這些年輕人還在路邊勾肩搭背,嘻嘻哈哈。(廣東深圳之窗網)
這次的杭州車禍,其實公衆的憤怒更多的是源于“先富起來的一批人”對生命的漠視,源于這個社會越來越深刻的裂痕。晚上8點在杭州市區飈車,出事之後一幫狐朋狗友依舊談笑風生,肇事者一家想到的不是安撫死者而是儘快靠關係擺平,于是,當“富家子弟”、“飈車”、“撞死人”,這幾個關鍵詞放在一起時,就産生了微妙的效果,這起交通肇事再次撞擊了公衆的脆弱神經,不由得演變成爲了一起對富家子弟情緒宣泄的公衆事件。而這起交通肇事案留給我們的思考應該還不僅僅限于如此。(北京CCTV網)
2、民衆反應幷非仇富 譚卓之死引發公共焦慮
其實,在飈車奪命案中,讓人同樣感受甚深的是社會撕裂、階層斷裂的社會悲劇。但是,公衆的怨聲怒氣不是什麽仇富,而是仇視執法不公、擔心强權對弱民的侵害,反映的深層次問題是對長久以來的執法慣性和制度不公的極度焦慮,即對權利屢遭侵害的現實的强烈反應。(湖南華聲在綫網)
人們在感嘆財富的巨大魔力之後,一種潜藏于心、深深的公共焦慮感便油然而生——富人擁有財富幾乎可以獲得一切,甚至連公共資源都可以成爲供其任意支配的“消費品”,他們隨時都會因財富的揮霍、欲望的放縱而干擾社會秩序和破壞公共安全,壓榨普通人的權利空間。(北京國際在綫網)
其實,“仇富”幷非出自嫉妒和眼紅,而是由于大家公認一個强勢群體破壞正常秩序和正義規則,至少是他們容易破壞這種規則。“仇富”的理由就在于:富人破壞公正規則,也只有他們才可能對合理規則産生較大的破壞力。(上海《東方早報》)
3、貧富鴻溝不可忽視 消除仇富有賴社會公正
綜觀事件,有人認爲,肇事者身上的“富人”標簽,無疑放大了這起交通事故的含義。在網絡上廣爲轉載的是8日發表在“19樓論壇”的一個帖子,題爲《富家子弟把馬路當F1賽道,無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從媒體專業技術上看,這個標題提綱挈領,而且形象生動,易于傳播,爲此事件一躍成爲公共輿論的焦點起到了關鍵作用。“富家紈絝子弟(或稱‘富二代’)”和“平凡上進青年”的標簽就牢牢地貼在了它的身上。(北京《中國青年報》)
爲此事件的公共化當推手的,除了杭州警方貢獻的“70碼”之外,還有一些試圖阻止媒體報道的傳聞,以及天涯網上出現的一大批新注册的爲肇事者進行辯護的ID.出于對“五毛黨”的憤怒,這些辯論吸引了更多的網民前來揭露和聲討。(廣東南方報業網)
有人呼籲就事論事,不要擴大輿論,亂貼標簽。然而,從上述列舉中可以看到,假如沒有這些標簽,此事件就不可能成爲群情激憤的公共事件,就不會引起廣泛的關注,從而形成强大的輿論壓力。這樣的話,它就真的“就事論事”地掌握在交警手裏,按照“70碼”的傾向進行處理了。
可悲的地方恰恰就在這裏,一起事件中,無辜的生命被剝奪了,幷不足以引起重視,更有可能得不到公正處理。它還必須有足够多的標簽,讓網民憤怒,讓市長批示,才能找到走向公正的方向。(香港鳳凰網)
要想使當前的社會鴻溝被削平一點,最要緊的,是儘量在制度上突出公平二字,免得不公平戕害整個社會的進步。在國內著名的“小資”網站豆瓣網上,署名“跳房子”的留帖就說:“這件事情涉及的是我們國家法制是否公平公正、政府工作透明度公開化和媒體輿論權利的問題……如果國家法制公平公正就不需要我們在網上瞎操心了。”也有人認爲,“肇事者的家庭背景其實幷不重要,比他們有錢的杭州人比比皆是。問題關鍵在于,如果這個案子不能得到公正、公開處理,這個城市居民的安全信心將受到嚴重影響。”(新加坡《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