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打造國際旅遊島 海南特區浴火重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16 23:47:41  


 
特區地位太尷尬 海南發展一波三折

  最大經濟特區未達作用 海南路徑備受爭議

  走在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海南,備受中外矚目。但海南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真正引起轟動的并不是其發展成就,而是那些頗具標杆意義的爭議事件,比如,“汽車事件”“洋浦風波”“房地產泡沫”等。而在這些事件背後,既蘊含了海南發展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的跌跌撞撞,也反映了海南人敢闖敢幹的精神訴求。(北京《中國新聞周刊》)


  “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曾是海南最引以為傲的頭銜,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曾對海南寄予厚望,并在1988年升格建省。但是20多年過去了,海南不得不尷尬地承認:最大的經濟特區,并沒有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與深圳、珠海、廈門相比,海南的發展步伐顯得遜色。在1992年被國務院辟為國內唯一享受保稅區政策的國家級洋浦開發區,盡管政策環境優越,但在一輪大躍進式的炒地狂熱之後,逐漸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的突飛猛進中,被人冷落。(香港《大公報》)


  海南缺乏明確發展方向 個頭最大發展最慢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從此,海南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北京中新網)

  海南與1980年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并列為中國五大經濟特區。五個“孩子”中,海南這位小兄弟出生得晚,個頭最大,擁有的資源最豐富,但發展得也最慢。2007年兩會時,溫家寶會見海南代表時就承認:“海南美麗富饒,但因歷史原因發展慢了一些”。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8年各省生產總值,海南總量為145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為17175元,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都處於中等偏下水平。再來看其它四個特區同期的生產總值情況,深圳總量為7806.54億元,人均8.98萬元;汕頭總量為977億元,人均1.9萬元;廈門總量為1560億元,人均6.2萬;珠海總量為992億元,人均6.7萬。這多少與特區和寶島的身份不太吻合。(北京中國網)

  海南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一部分要歸咎於當年海南當政者的管理水平較為薄弱,很多優惠政策在執行中變樣,引發了“汽車事件”、“洋浦風波”和房地產泡沫等事件,“但根本原因在於,海南一直以來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廣東《南方都市報》))


終結產業發展長期爭論 海南經濟重新定位

  海南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一部分要歸咎於當年海南當政者的管理水平較為薄弱,很多優惠政策在執行中變樣,引發了“汽車事件”、“洋浦風波”和房地產泡沫等事件,“但根本原因在於,海南一直以來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建省辦特區20多年來,海南在發展定位上做過很多探索,走到今天,全省上下對自身的發展定位才達成比較一致的共識。國家現在批複了海南往這條路上發展,我認為最大的意義是解決了海南在產業發展方向上的長期爭論,解決了海南的區域發展定位問題,也就是終於讓海南找著了“北”。(廣東《南方都市報》)

  “意見”把海南定位為國際旅游島,并不出人意料,大家對此也沒什麼爭論。因為海南作為旅游休閑的勝地,衆所周知。衛留成表示, “國際旅游島也容易區別於國內其他省市的旅游區,要政策的時候不容易產生攀比,同時海南作為全國唯一的全省型的經濟特區和最大的經濟特區,其他地方也不可比。”“海南既是經濟特區,又是一個島嶼省、生態省,保護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生命綫,當前國家發展工業的門檻越來越高,而旅游業是無煙工業,朝陽產業,發展旅游產業可以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有利於拉動內需,使海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發揮最大的效益。” (陝西《華商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