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菅直人又打清廉牌 世襲政治難破除
1、廉政承諾落空 獻金醜聞重挫鳩山
8個多月前,鳩山由紀夫領導的日本民主黨在眾議院選舉中獲得歷史性勝利,結束了自民黨半個多世紀以來的保守統治,許多人因此認為,日本的政治變革就會由此開始。而作為日本民主黨的第一位首相,鳩山身上承載著民眾的厚望,甚至被稱作“日本的肯尼迪”。然而,這樣的厚望維持了不到9個月。(北京《新京報》)
鳩山政治獻金問題是影響日本政局的重要問題之一。眾所周知,鳩山出生於一個日本的政治大世家。太公當過日本眾議院議長,爺爺當過首相,爸爸當過外長,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四代政治家。正是因為家裡太有錢,所以,民主黨成立的時候,鳩山和弟弟兩人拿出了10億日元作為黨的創立資金。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鳩山是民主黨的第一大“股東”。民主黨奪得天下後,他成為第一任首相也是在情理之中。
鳩山還有一位好外公,就是世界著名的輪胎公司普利司通的創始人石橋正二郎。外公去世前,把大部分股份留給了自己的大女兒安子,也就是鳩山的母親。同時也分給了鳩山這個大外孫一部分。因此鳩山家一直以來不缺錢。正因為如此,鳩山當政治家,不像其他議員那樣到處拉企業贊助,他每次都是自己掏腰包。但是,鳩山真的有這麼多錢嗎?直到鳩山當了首相之後,人們才發現,他母親每月給他1000多萬日元(約70多萬元人民幣),十多年來,總共給了他10多億日元。而這些錢都沒有記在《政治資金報告書》上向國會遞交。鳩山的母親悄悄地拿出自己的錢來支援兒子的“革命事業”,卻讓兒子違反了日本的政治資金規正法。結果,老媽媽把兒子扶上了首相的寶座,同時,也無意間在兒子的寶座下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湖北《武漢晚報》)
2、改革知易行難 難破政官財“鐵三角”
說句公道話,鳩山是一位有抱負的政治家。他立志要完成的是一個歷史性的課題,那就是擺脫舊的經濟、政治體制的束縛,為日本開辟新的前行之路。
自民黨執政以後的“55年體制”,是一個旨在以經濟增長鞏固保守政治統治,並進而提升日本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的體制。在這一體制下,日本統治階層中的政、官、財三界結成“鐵三角”關係,統治著國家各種政治、經濟等資源的配置。在55年體制下,日本實現了經濟大國的理想,並開始急切地向著政治大國的目標行進。(廣東大洋網)
平心而論,鳩山要做的事情談何容易:在經濟方面,他要改變以往那種以經濟增長自身為目的的經濟增長,實現以人為目的、民生優先的經濟增長;變脫離普通民眾的實際需求、整日間進行鋼筋混凝土項目建設的“土建國家”,為國民生活、福利優先的國家。在行政方面,他要進行“戰後行政大掃除”,堵塞官僚在政策過程以及公共事業項目設定和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假公濟私的渠道,消滅官僚的“自我目的化”的行政。在政治方面,他要消除廣泛存在的政治兩元結構,大幅度提升統治的效率;在社會保障領域,他要革除那些不合理的既得利益,落實其“友愛政治”的承諾;這些事情不僅涉及廣泛的利益糾葛,而且關係到日本國家基本格局的變動,其複雜和艱巨程度,決定了其絕非三年五載、十年八年就可以實現。(上海《東方早報》)
3、執政雖有優勢 菅直人變革少空間
可以這樣說,菅直人的當選沒有太大懸念,日後執政也有一定的優勢。作為日本政壇老將,其人脈廣泛,在政治成熟度上比鳩山強,這點有利其日後執政;與鬧出獻金醜聞的小澤、鳩山相比,他在政治與金錢的關係上問題較少,而“藍領政治家”的身世、反官僚“先鋒”的經歷,都將有利於他帶領民主黨扭轉形象,挽回民意。(上海《解放日報》)
雖然菅直人聲稱欲繼承鳩山的政策,打出了清廉牌。可是,就目前其發表的政策而言,比鳩山的政策保守了許多。鳩山要打破“世襲政治”,而他要努力開創一個沒有政治獻金醜聞的環境;鳩山欲“脫美入亞”改變日美同盟的核心地位,他卻繼續以日美同盟為基軸;鳩山倚靠於小澤;他卻要打破這種“雙重權力結構”。菅直人的政策相比鳩山還是現實了很多,可行性也提高了。但是,一個殘酷的現實是,日本首相的雄心與其相應的權力是不相匹配的。
即使菅直人滿腹韜略又有雄心壯志,其發揮的空間也極其有限。日本的政治文化與政治體制是他不可能改變的,充其量也只能小修小補。日本的經濟已經持續低迷20年,能不能提振經濟,推進經濟、社會、財政改革,增加社會福利,是他面臨的頭號難題。這在短時間內又是做不到的。在日本,一個引起民眾怨氣的事件稍微一擴大就可能導致首相下台。因此,菅直人還要承受各種變數,其中很多變數並不見得是自己的失策引發的。所以,在日本當首相更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會翻船。“短命首相”這個魔咒是日本政治與文化等多方面膠著的結果,真正要破除它恐怕不是一兩個人就能辦到的。(北京國際在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