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規劃失當 化工廠包圍居民區
1、化工四面圍剿 南京城市規劃面臨難題
住在化工區很危險,這是附近居民的共識。在城市攤餅子的發展思路中,南京昔日的郊區正在變成城區,人煙稀少的化工園區正被蜂擁而至的人群包圍。面對城市發展,化工產業給南京出了一道難題。(北京《中國青年報》)
江蘇是中國化工大省,南京也是典型的化工大市。除金陵石化、揚子石化系列大型化工企業外,2006年時,本地尚有500餘家化工企業。由於歷史原因,南京的化工企業多數建在城市周邊。而最為集中的區域,即本次事發的栖霞區,金陵石化旗下眾企業分布達數十平方公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該區域原本為南京遠郊區,因此被劃為化工發展區,上百家化工企業先後在此奠基。1998年之後,隨著中國住房商品化改革的推進,使中國各大城市面積在過去12年間吹氣球般膨脹,居民區很快包圍了昔日的化工區。(海南《新世紀》周刊)
事後來看,這起大爆炸在不幸之中,也有萬幸之處。因為事發工作日上午10點這個時間段,居民樓裡多數人家已去上班了。而兩家大型賣場,工作日顧客也較少。而當時未至午飯時間,街面上人也較少。
爆炸點是一個拆遷空地,而非在產工廠;這雖然放大了衝擊範圍,但也極大地降低了傷亡數字。最鄰近的土崗居民,剛在一個月前被拆遷搬離。幾百米內的南京廣播電視大學栖霞分校,則已經放了暑假。同樣幸運的還有,爆炸和隨後七八個小時的大火,並未波擊近在咫尺的四個加油站,以及相距一個街區的百江液化氣公司。上述僥幸事項中任何一項,如果不幸叠加,傷亡必將成倍放大。(天津北方網)
2、搬遷化工企業 “安全撤退”難題考驗政府
南京市政府顯然也意識到了化工廠和居民混居的危險性。
2006年10月31日,南京市政府辦公廳就曾頒布《南京市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方案》,計劃用3年進行化工生產企業整治工作,目標是到2008年年底實現主城區內不再保留化工生產企業,除南京化學工業園和金陵石化區域外,其他區域禁止新建化工項目,不再批准任何形式的改建、擴建項目。
《方案》頒布將近4年了,“2008年年底實現主城區內不再保留化工生產企業”的目標沒有實現。爆炸管道所屬的金陵塑膠廠要在明年10月才能完成停產、轉廠,燕子磯還有9家化工企業。(上海解放網)
化工廠的搬遷技術難度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同時費用高,廠房重建、設備搬遷和安裝費用巨大。埋在地下的化工管道則成了搬遷單位的“棄兒”,卻成了拆遷承包方的“寶貝兒”。南京第四塑料廠的拆遷工地,就是因為施工方為了挖取化工管道獲利,才導致丙烯洩漏,引起爆炸。
在化工企業搬遷中,如何“安全撤退”,對周圍居民、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是擺在政府、搬遷企業和搬遷承辦方眼前的難題。(北京《中國青年報》)
3、保障民眾安全 新化工廠仍是極大隱患
如果說老化工廠的轉移是亡羊補牢,那麼新化工廠則仍舊是大隱患。
事實上,化工產業對於南京來說並不陌生,被稱為中國四大實業家的化學實業家範旭東的亞東第一廠就建在南京。直到如今,化工產業一直比較發達,是南京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在新的經濟發展戰略布局下,南京化工產業得到了又一輪的發展,成立了化工園區,揚子、金陵石化等企業上馬了更大工程項目,2006年,南京共有化工企業500多家。
然而對於寸土寸金的南京來說,要找出一個遠離居民區的地方建化工廠顯然比登天還難。儘管居民區距離化工區越來越近,但新上馬的化工項目要麼在老廠區原地籌建,要麼就是在居民區附近劃地籌建。(廣東金羊網)
而隨著化工技術的發展,化工廠潛在的危險也越來越大,儘管廠方都宣稱有絕對安全的技術保障來防範隱患。但一顆不定時炸彈懸在頭頂的感覺,仍讓居民和地方官員們寢食難安。“經過這次爆炸考驗,我們必須要反思重化在城市產業布局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南京市社科院一位研究員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化工產業到底該怎樣發展?“7•28爆炸”作為一次警示,或許能令當地政府進行反思。(北京《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