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模式堆運行過程中有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趙總:一些小問題有,比如控制系統不靈,在故障冗餘允許下的控制棒卡棒,管道故障等等,但沒有發現過重大缺陷。在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回饋給正在建造的核潛艇實艇。建造模式堆和調試的經驗對核潛艇有重要的意義,在模式堆上出現過的故障和問題,核潛艇建造和調試過程中都沒有發生過。
核潛艇建成後,每次出航都有我們的技術人員伴隨,和艇員一道及時解決艇上出現的故障和問題。在核潛艇試航幾年之後,基本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到最後,我們伴隨上艇的技術人員常常都趴在艙裏睡覺,已經沒有問題需要解決了。
記者:我國第一代核潛艇有沒有參照蘇聯核潛艇的設計?
趙總:沒有。1958年我們到蘇聯的時候,蘇聯核潛艇的設計也沒有最終完成,所以我們提出和蘇聯聯合設計核潛艇的時候被拒絕了——當時他們也沒有東西嘛。我們在蘇聯參觀了“列寧”號破冰船,“列寧”號的核反應爐與蘇聯第一代核潛艇的反應堆很有關係,可以說它就是蘇聯第一代核潛艇的模式堆。但是我們參觀“列寧”號的時候,蘇聯方面沒有向我們提供任何技術資料。
記者:從外形看,我國第一代核潛艇更接近美國的核潛艇,我們是否參考了同期美國核潛艇的設計?
趙總:美國、蘇聯的第一代核潛艇,我們都有所參考,但都只是部分參考,我國的第一代核潛艇沒有“原始船型”。它是一個消化吸收的產物,消化的也不是外國的產品,只是外國的概念,具體設計都是我們自己搞的。
第一代核潛艇上沒有任何國外買來的東西,全都是中國製造。當然,後來我們有條件的時候,進口了一些國外的儀錶安裝在自己的核潛艇上,比如性能更好的水壓儀、水質分析儀等。但這只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性能。
記者:蘇聯早期建造的20多艘核潛艇,在服役期間幾乎每一艘都發生過核反應爐方面的事故,您覺得,蘇聯核潛艇事故異常頻繁的原因是什麼?
趙總:這個原因蘇聯方面沒有明說,具體是建造品質還是設計方面,現在我們還搞不太清。不過,蘇聯核潛艇及核能的操作人員在操作時經常比“膽子大”,對艦船設備經常有一些不合理操作,這是他們海軍的傳統,可能這也是蘇聯核潛艇事故頻繁的一個原因。
我在蘇聯看過他們反應堆的一些方案,概念還是很不錯的。構思上大膽,有想像力。比如蘇聯反應堆的迴圈回路,他們的水是兩次進入回路。兩次進入回路,水兩次加熱,這樣反應堆效率高,但也帶來了結構複雜和安全上的隱患。蘇聯人在核潛艇設計方面,肯花本錢,肯放開思想,能夠做一般人所不能想的事情。
記者:現在核潛艇的主流反應堆都還是壓水堆,而氣冷堆、液態金屬堆都未進入實際運用,壓水堆對於核潛艇有什麼特殊的優勢嗎?
趙總:壓水堆對於核潛艇來說是最適合的。它的介質是水,與海洋的親和性最好,對人的安全性也相對好。
記者:壓水堆有什麼固有的缺陷嗎?
趙總:水蒸汽的壓力和溫度上限是固定的,在這一點上不如其他的介質。但壓力和溫度的上限也是可以提高的,提高參數,提高效率,提高可靠性。比如蒸汽回路的溫度,目前是300℃,熱效率20%不到,下一步如果提高到450℃,理論上效率可以達到40%。另外,現在核反應爐一個發展的方向,是“傻瓜堆”,無論怎麼操作,誰來操作,都不會出事。“傻瓜堆”最先是準備運用在陸上核電站的,現在,核潛艇反應堆也開始提倡這個。
記者:法國核動力航母的反應堆是核潛艇反應堆移植過來的,但法國現在對"戴高樂"號的動力不太滿意,核潛艇反應堆在結構上是否不適合於水面艦艇?
趙總:理論上來說,核潛艇的反應堆也是適合於水面艦艇的,兩者的原理相同,水面艦艇上的空間比潛艇更充裕。法國核反應爐存在的問題,是它的移植還不夠正規。美國航母所用的核反應爐,結構上與核潛艇堆是相似的,但做了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