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二大之後,黨代會按黨章規定按期召開,黨內民主發展良好。然而,在隨後的一段日子裏,“民主”與“人權”又被閃爍其辭。
以民主與法治為核心的政治文明還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進入了中共主流話語體系。2001年1月10日,江澤民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首次使用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概念。
一年後的十六大上,人們發現,黨原來一直提的“兩個文明”被擴充為“三個文明”,這意味著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被正式確定為黨的基本目標。
在十六大上,江澤民在向大會作的報告中說,“我們黨歷來以發展和實現人民民主為己任”,但“決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報告同時提出了中共要建設成一個什麼樣的執政黨的問題。此前,江稱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使中國共產黨面臨許多挑戰。十六大是中共新老領導集體交接班的重要當口,胡錦濤負責了報告寫作協調工作。
這份由30人起草、耗時逾年完成的報告還宣稱:“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認為,一般說來,一個政黨內部的民主狀況,並不必然對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對於執政黨來說,特別是對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在政府、人大、政協、司法、軍隊中都居於領導地位的執政黨來說,黨內民主對於國家政治體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它的邏輯起點是,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方式,只能產生於一個具有民主精神的黨。另有人將黨內民主解讀為,在執政黨內部先民主起來,再擴散到黨外。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屆三中全中召開,它的第一項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此舉又令民眾眼睛一亮。《?t望》週刊將“報告工作”直接解讀為“述職”,“表明瞭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進一步發揚黨內民主、增強黨的活力的最新努力”。
“述職”的意義在於,中央政治局要就自身履行職責的情況,主動向中央全會彙報,以此接受全黨的監督。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王長江教授分析說,國家的民主化就是要還權於民,黨內的民主化就是要還權于代表大會和全體黨員。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局主動向全委會述職,是黨內民主化方向上的重要進步。
2004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指出“發展黨內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隨後的五中全會和六中全會均對黨內民主進行更加深入的闡發。
2005年2月,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提出了和諧社會的目標,第一個就是“民主法治”。
一年後,胡錦濤訪問美國,在耶魯大學演講時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並說到中國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實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媒體稱看到了“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在民主問題上的自信”。
同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中,胡錦濤強調,要不斷完善和擴大黨內民主,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他說,民主執政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的本質要求。民主執政,就是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援和保證人民當家做主。
今年6月25日,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重要講話。他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要繼續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他同時強調,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關鍵是要抓好黨的自身建設,完善黨內民主制度。
民主是個好東西
中共高層關於黨內民主與民主制度的表述及做法當然引起了各方關注。國外有媒體報道稱,近年來北京在與國際社會交往中最重要的一個轉變,就是不再忌諱“民主”和“人權”這樣的詞彙。
美國杜克大學政治係教授史天健一直密切關注中國政治發展,他的量化研究表明,中共對“民主”“自由”及“人權”等關鍵詞,態度上有一個急轉彎。
史對1978年以來的《人民日報》的有關報道進行了密集的分析,發現執政黨對民主的態度經歷了“我們要的是社會主義民主,比資產階級民主更加民主”、“我們也追求民主”的變化,尤其是2002年胡錦濤當選中共總書記之後,對民主的態度有了一個根本的轉變。
同樣,在2002年之後,《人民日報》七成以上文章開始承認“人權”的普世價值。此前,大部分文章認為人權是有階級性的。
史天健還指出一個重要的變化,中共已經把民主當作一個“好東西”,這個新變化讓人們看到一個追求的目標。
“民主是個好東西”,這是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去年10月出版的一本新書的名字,也是他2005年接受香港《大公報》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在這本書的序言中,他指出了民主的優點和局限,最後他說:我們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於我們來說,民主更是一個好東西,也更加必不可少。“沒有民主,就既沒有社會主義,也沒有現代化,更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去年10月23日,《北京日報》刊登俞可平文章,題為《關於“民主是個好東西”的辯證》。12月27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予以轉載,從而引發海外媒體的豐富聯想。其實,比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身份更為敏感的是俞可平與中共最高權力層的密切關係。“智囊”“文膽”,這是外界對他這一身份的猜測和界定。俞文一齣,其對民主的論述被視作對傳統意識形態的重大突破,“解套說”“投石問路說”等說法在網路上熱鬧一時。
事實上,俞可平為自己的書寫這個序言只花了一個小時,可謂一揮而就。他否認這篇文章有特殊背景,文章發表後,他也沒有遇到什麼非難。早些年,他從馬克思角度分析,認為社會主義應該講人權,當時還有人批判。
事實上,《民主是個好東西》網路熱炒之際,也不乏批評聲浪。批評者認為,俞文最後落腳于“我們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必須密切結合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現實條件”則又陷入了老生常談。
俞可平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決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艱辛的過程。在他看來,擴大黨內民主與基層民主的恰恰是從兩極開始的變化,使民主的範圍越來越擴大,這是推動全社會民主的現實路徑。 |